[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用油水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0288.X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7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姜丹蕾;王淑娟;张宏宇;方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28 | 分类号: | B01D17/0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室 油水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化学脱水反应用油水分离的小试装置,尤其适用于有机溶剂和水比重接近、不易分离的有机脱水反应体系中。
背景技术:
目前有机化学脱水反应中,实验室油水分离装置分离效果不佳,停留时间短,混合汽上升管和混合液分离管同处一体,回流液体在分离管中得不到充分的静止分离,可出现反混现象,水相极易再从分离管中回流到反应体系中。早期实用新型专利CN201618436U公开的“一种油水分离器”采用U型管做为油水分离管,该装置虽然增加了停留时间,但油水两相在U型管中进行分离,油相又从U型管中回流至反应体系,这样油水仍没有彻底分离,U型管下部容易出现水相回流反应体系现象,导致分离效果不佳,尤其是在有机溶剂和水比重较为接近,不易分离脱水的反应体系中分离效果不佳,这对有机脱水反应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适用于有机脱水反应中,有机溶剂和水比重接近、不易分离的高效实验室用油水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验室用油水分离器包括:混合蒸汽上升管和分离管;混合蒸汽上升管和分离管夹角为80~85℃角连接,混合蒸汽上升管下端与反应设备连接,分离管上端与冷凝器设备连接;
所述分离管内设置鹦嘴和折流板;鹦嘴嘴尖向下位于分离管内上端;折流板通过三个小玻璃棒和分离管壁连接固定,折流板把分离管分成油水分离腔,位于折流板右侧,集油腔,位于折流板左侧,集水腔,位于折流板下端;集水腔底端设有分水旋塞。
混合汽体通过混合蒸汽上升管,分离管鹦嘴开口上升到分离管顶端,通过冷凝器冷凝,冷凝下来的油水混合液,通过鹦嘴收集后,全部回流在油水分离腔中,通过有机溶剂与水的密度差(有机溶剂密度小于水),在分离腔中通过重力场进行油水分离。同时通过折流板的折流,增加油水的停留时间,提高分离效率。油相通过折流板上升、回流到油腔中。这时油腔中完全是分离好的有机相,再通过混合蒸汽上升管回流至反应设备中。水相则沉积在集水腔中,可定时通过旋塞放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装置分离管内设置了折流板,液体通过折流,增加了停留时间,提高了分离效率;通过折流板把分离管分为了独立的油水分离腔和油腔;鹦嘴收集的油水混合液可全部回流在油水分离腔内,进行分离。而油腔为分离好的单一油相,回流到反应体系即为单一油相,不会出现反混夹带水相现象放生;该装置分离效率高,特别适于有机溶剂和水比重接近、不易分离的有机脱水反应体系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验室用油水分离器包括:混合蒸汽上升管A和分离管B,混合蒸汽上升管A和分离管B夹角为80~85℃角连接,混合蒸汽上升管A下端与反应设备连接,分离管B上端与冷凝器设备连接;
所述分离管B内设置鹦嘴a和折流板b;鹦嘴嘴尖向下位于分离管B内上端;折流板b通过三个小玻璃棒c和分离管B壁连接固定,折流板b把分离管B分成油水分离腔1,位于折流板右侧,集油腔2,位于折流板左侧,集水腔3,位于折流板下端;集水腔3底端设有分水旋塞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02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取暖器
- 下一篇:一种电连接器的扣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