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胰岛素结构模型教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1064.0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6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坚;朱越雄;贡成良;曹广力;薛仁宇;潘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胰岛素 结构 模型 教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胰岛素结构模型教具。
背景技术
胰岛素(Insulin)是由胰岛B 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岛素能促进脂肪的合成与贮存,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减少,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氧化。胰岛素缺乏可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脂肪贮存减少,分解加强,血脂升高,久之可引起动脉硬化,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的严重疾患;与此同时,胰岛素缺乏会导致机体脂肪分解加强,生成大量酮体,出现酮症酸中毒。胰岛素一方面促进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和蛋白质的合成,一方面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因而有利于生长。腺垂体生长激素的促蛋白质合成作用,必须有胰岛素的存在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对于生长来说,胰岛素也是不可缺少的激素之一。胰岛素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可促进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
因此,胰岛素的研究与运用尤为重要。由于胰岛素属于分子级别,需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在教学领域中带来诸多不便,老师在讲解胰岛素时一般用图片,然而图片缺乏生动性,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有效的加深学生的记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拆装的三维立体结构的胰岛素结构模型教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胰岛素结构模型教具,包括第一珠串、第二珠串、第三珠串,所述第二珠串、第三珠串通过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珠串连接,所述第一珠串上设置有31颗串珠,所述第二珠串上设置有21颗串珠,所述第三珠串上设置有30颗串珠,所述第二珠串连接连接部的一端计数第6颗串珠与第11颗串珠间设置有连接串,所述第二珠串连接连接部的一端计数第7颗串珠与第三珠串连接连接部的一端计数第24颗间设置有连接串,所述第二珠串连接连接部的一端计数第20颗串珠与第三珠串连接连接部的一端计数第12颗间设置有连接串。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珠串、第二珠串、第三珠串都为磁性材料制作,且各珠串都有一定的柔韧性,可以随意弯曲。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由两个串珠固定连接组成。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两端设置有插孔。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两端设置有磁铁。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串又包括中心杆及穿设在所述中心杆上的两个串珠。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中心杆两端设置有磁铁。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珠串连接连接部的一端计数的第6颗、第7颗、第11颗、第20颗串珠及第三珠串连接连接部的一端计数的第12颗、第24颗串珠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心杆相配合的连接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三维立体结构,能很形象地展示胰岛素的结构形态,并且为拆装结构,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胰岛素的记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拆分图。
其中:1、第一珠串;2、第二珠串;3、第三珠串;4、连接部;5、连接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胰岛素结构模型教具,其包括第一珠串1、第二珠串2、第三珠串3,第二珠串2、第三珠串3通过连接部4与第一珠串1连接,第一珠串1上设置有31颗串珠,第二珠串2上设置有21颗串珠,第三珠串3上设置有30颗串珠,第二珠串2连接连接部4的一端计数第6颗串珠与第11颗串珠间设置有连接串5,第二珠串2连接连接部4的一端计数第7颗串珠与第三珠串3连接连接部4的一端计数第24颗间设置有连接串5,第二珠串2连接连接部4的一端计数第20颗串珠与第三珠串3连接连接部4的一端计数第12颗间设置有连接串5。
连接部4由两个串珠固定连接组成。
连接部4两端设置有插孔。
连接串5又包括中心杆及穿设在中心杆上的两个串珠。
第二珠串2连接连接部4的一端计数的第6颗、第7颗、第11颗、第20颗串珠及第三珠串3连接连接部4的一端计数的第12颗、第24颗串珠上设置有与中心杆相配合的连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10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