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邮包秤秤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1472.6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2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卢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朗科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62 | 分类号: | G01G19/62;G01G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高文迪 |
地址: | 31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邮包 秤秤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称量设备,尤其是一种邮包秤秤体。
背景技术
邮包秤是利用非电量电测原理的小型电子衡器,称量时,被测物重量通过称重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在由运算放大器放大并经单片微处理机处理后,以数码形式显示出称量值。邮包秤可放置在坚硬地面上或安装在基坑内使用。具有自重轻、移动方便、功能多、显示器和秤体用电缆连接、使用时可按需要放置等特点。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邮包秤在使用时均是将邮包秤放置在地面上,但是地面多为斜面或者坡面,放置在邮包秤待称重的物件不易固定,而且邮包秤的灵敏度和称重精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此人们在使用邮包秤时,需要控制邮包秤的平衡使秤体处于水平状态,人们通俗的做法是在秤体的下方放置垫片将较低的一面垫高,这种做法可操作性不强,调整秤体平衡的精度也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邮包秤在控制平衡时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同的坡面上控制邮包秤的秤体面一直处于水平状态的的邮包秤秤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邮包秤秤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秤体和下秤盖、设置在所述上秤体顶面的水平测试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秤体和下秤盖所形成的封闭空腔内的多个称重传感器,在下秤盖底面的还设有多个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底座通过升降调节结构与称重传感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平测试装置为水平泡。
优选的,所述升降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底座上且向外延伸的外螺纹柱以及设置在所述称重传感器上与该外螺纹柱相配合的内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上秤体和下秤盖均为矩形壳体。
优选的,所述称重传感器和支架底座的数目均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上秤体顶面还设有防滑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邮包秤分为上称体和下秤盖,上秤体和下秤盖通过螺钉连接,安装拆卸方便。下称盖底面四个角设有与升降调节结构连接在一起的支架底座,当秤体放置在一斜面上时,通过旋转支架底座控制升降调节结构的伸缩,使得秤体一直处于水平面上,调整时方便、快捷,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半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秤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秤体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调节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为上秤体,2为下秤盖,3为升降调节结构,11为称重传感器,12为接线汇总板,13为水平泡,14为防滑凸起,21为支架底座,31为外螺纹柱,32为内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所示,一种邮包秤秤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秤体1和下秤盖2、设置在所述上秤体顶面的水平测试装置、设置在所述上秤体1和下秤盖2所形成的封闭空腔内的多个称重传感器11以及设置在所述下秤盖底面的多个支架底座21,所述支架底座21通过升降调节结构3与所述称重传感器11相连接。
升降调节结构3为相互配合的外螺纹柱31和内螺纹孔32,外螺纹柱31与支架底座21连接,内螺纹孔与称重传感器11连接。
水平测试装置一般为为水平泡13,测量准确,不易损坏。上秤体1和下秤盖2均为矩形壳体,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安装拆卸方便。
称重传感器11的数目为四个,四个称重传感器11分布在上秤体1底面四个角附近。支架底座21数目也为四个,四个支架底21座均匀分布在下秤盖2底面的四个角附近,四个支架底座21通过四个升降调节结构3和相对应的称重传感器11连接。
四个称重传感器11与顶盖壳体接触并且承受顶盖壳体传来的全部压力,称重时,秤重物的重量通过顶盖可以传递到称重传感器11上,称重传感器11将压力信号变成电信号汇总到接线汇总板上12,接线汇总板12将所有称重传感器11的上的电信号接收处理,并且输出显示在电子显示屏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朗科精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朗科精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14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造纸废渣跳动筛分装置
- 下一篇:碳纤维双向布后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