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灭火水陆两栖飞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2489.3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8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黄领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18 | 分类号: | B64D1/18;B64C1/00;A62C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904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灭火 水陆 两栖 飞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灭火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灭火水陆两栖飞机。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国内一直没有用于灭火的固定翼飞机,遇到森林大火或特殊火情时灭火手段较为简单,灭火效果不甚理想。在大兴安岭森林大火后,国家认识到固定翼灭火飞机的重要性,着手进行灭火飞机的研制,在国内某型飞机上摸索进行水箱与汲水装置的设计和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不够理想。由此可见,需要研发一种能够灭火又能在水面和陆地上起降的水陆两栖飞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灭火能力,可在水面、陆地起降,装载量大,效率高的大型灭火水陆两栖飞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灭火水陆两栖飞机,包括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发动机及短舱,所述机身为船身式结构; 所述机身腹部断阶处内腔设有灭火装置,所述灭火装置包括置于灭火装置前部和后部的水箱和置于灭火装置中部的汲水装置,所述前后水箱由上部的水密地板,前后的水密隔框和机身壁板围成,所述机身壁板为水密结构,并分别通过位于所述机身对称面的隔板分为左前水箱、右前水箱、左后水箱、右后水箱,所述汲水装置通过汲水管与所述各个水箱连接相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灭火装置底部与所述机身腹部断阶处内腔的形状一致并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各个水箱中间设有防晃板。
进一步,所述防晃板设有通水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各个水箱底部分别设有舱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各个水箱顶部分别外接有溢水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起落架是可收放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翼固定在所述机身背部的驼峰上,呈悬臂式,两侧各设有两个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及短舱和一个设置在所述机翼外端下部的浮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尾翼还包括平尾、垂尾和背鳍,所述垂尾与所述背鳍拼接于所述机身背部的尾部,所述垂尾上部与所述平尾相连,呈T型。
进一步,所述平尾和垂尾均设有舵翼,可分别进行上下、左右方向摆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灭火水陆两栖飞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此技术方案是利用船体结构、浮筒等特殊部件,以保证飞机在水面高速滑行时具有良好的纵向、横向稳定性和水面起降性能,同时它具有可收放起落架,可保证飞机陆地起降能力;飞机腹部还设有灭火装置,能够使飞机在水面滑行时快速汲水,特殊的水箱结构使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保持稳定,装载量大,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的投水灭火。
本实用新型水陆两栖飞机,可直接从火区附近的河流、湖泊汲水,或装载其它化学灭火剂用于扑灭灾区。与其它灭火装备相比,水陆两栖飞机灭火具有到达灭火区域的速度快、装载量大、灭火效率高、覆盖范围广、可到达其它灭火装备无法到达的灾区等诸多优点。当发生森林火灾或其它大型火灾时,本实用新型水陆两栖飞机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灭火装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型灭火水陆两栖飞机的主视图;
图2是一种大型灭火水陆两栖飞机的仰视图;
图3是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灭火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24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分辨率多层逐次加点LiDAR滤波算法
- 下一篇:一种实用的液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