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穿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4469.X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9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晖杰;许华;吴悠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2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 穿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腔插管使用的导引管,具体的说是一种胸腔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医院为病人对胸腔内积液引流时,要进行穿刺置入插导,传统的方法是先用刺针穿刺到患侧部位置入导引钢丝,待导引钢丝进入到排液部位后,再顺导引钢丝置入导管,最后退出刺针和导引钢丝,即进行引流,这种传统的引流器械,主要依靠导引钢丝存在难以掌握和容易伤及其它部位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穿刺装置,可以很方便的掌握和操作。
本实用新型包括针刺头和长度刻度标示层,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用于胸腔穿刺对插管进行导引的导管体中间有一个开口撕痕,内置有一个导引实芯刺针体,在实芯刺针体尾端连接有六棱柄,前端设有与导管体的导管插头吻合一致的针刺头。
上述技术方案中:实芯刺针体与六棱柄相连处有一个挡块。
在导管体上端设置有按开口撕痕两侧并列的导管柄。
在实芯刺针体的针体上设有长度刻度标示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一个导管体配合一个实芯刺针体的方式,使用时,只需手持六棱柄,通过实芯刺针体将导管体送入到引流部位,退出针体,再顺导管体内孔置入插管待插管到位后,再退出导管体,并将导管体顺开口撕痕撕开分两瓣排除,即可固定插管排液,结构设置科学,掌握操作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传统的导引钢丝不易掌握和操作以及容易增加病人痛苦的问题,可广泛推广到各地医院配置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导管体,2、开口撕痕,3、实芯刺针体,4、针刺头,5、六棱柄,6、导管插头,7、开口柄,8、挡块,9、长度刻度标示层,10、插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用于胸腔穿刺对插管10进行导引的导管体1中间有一个开口撕痕2,内置有一个导引实芯刺针体3,在实芯刺针体3尾端连接有六棱柄5,前端设有与导管体1的导管插头6吻合一致的针刺头4。实芯刺针体3与六棱柄5相连处有一个挡块8。在导管体1上端设置有按开口撕痕2两侧并列的导管柄7。在实芯刺针体3的针体上设有长度刻度标示层9。
使用时,将导管1随实芯针体3刺入病人胸腔引流部位内,一只手握住开口柄7稳定导管体,一只手握住六棱柄5将实芯针体3抽出,再将插管10由导管体1上方的内孔置入到位后,再将导管体1顺插管10抽出,待抽到一定位置后,即离开病人身体后,再通过两个开口柄7将导管体1顺开口撕痕2撕开为两瓣排除,即可直接使用插管10引流积液。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实芯刺针体3外设有长度刻度标示层9,可方便手术时掌握刺入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市中心医院,未经襄阳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44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