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轴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实时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5164.0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6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强希文;宗飞;封双连;赵军卫;吴敏;常金勇;徐云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5部队 |
主分类号: | G01N21/53 | 分类号: | G01N21/5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841700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轴式 大气 湍流 强度 实时 测量 装置 | ||
1.一种离轴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2),激光器(2)发射的激光束经反射镜(8)后进入发射望远镜(3),激光束由发射望远镜(3)扩束后发射至平板反射镜(5),平板反射镜(5)将光束反射至空中设定距离处聚焦,形成激光信标;由平板反射镜(5)对激光信标的后向散射光进行接收并反射至离轴式接收望远镜(4)中,接收望远镜(4)接收的光由三角棱镜(14)反射进入后继光路(6),后继光路(6)将光束分光后传输至光电探测器(7)中,光电探测器(7)将接收的光束成像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经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19)采集、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对空间不同距离处的激光信标图像进行处理后,反演计算大气湍流强度廓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轴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器(2)发射的激光束经由两个光路平行的反射镜(8)反射后进入发射望远镜(3)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轴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望远镜(3)为施密特-卡赛格林式结构,包括副镜(9)和主镜(10),激光束由副镜(9)扩束并反射至主镜(10),再由主镜(10)聚焦发射,主镜(10)聚焦发射的激光束经平板反射镜(5)反射后,在空中预定距离处聚焦,形成激光信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轴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发射望远镜(3)中副镜(9)和主镜(10)之间的间距,主镜(10)聚焦发射的激光束经平板反射镜(5)反射后,在空中不同距离处聚焦,形成激光信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轴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板反射镜(5)的俯仰角可根据需要调节,使主镜(10)聚焦发射的激光束经平板反射镜(5)反射后沿设定的方向传输,使激光信标的后向散射光经平板反射镜(5)反射后进入接收望远镜,并且发射光路和接收光路沿着相同的传输路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轴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望远镜(4)包括凸面镜(11)、反射镜(12)和椭球凹面镜(13),椭球凹面镜(13)将由平板反射镜(5)反射的光束反射至凸面镜(11),凸面镜(11)将光束反射至反射镜(12),反射镜(12)将光束反射至三角棱镜(14),三角棱镜(14)将光束反射至后继光路(6)中。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离轴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望远镜(4)为由多套对称的离轴式接收望远镜组成的接收望远镜系统;每套离轴式接收望远镜所接收的光束经后继光路(6)后,其所接收的激光信标均各自在光电探测器(7)上形成光斑图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轴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继光路(6)包括第一凸透镜组(15)、滤光片(16)、光楔(17)和第二凸透镜组(18),进入后继光路(6)中的光束由第一凸透镜组(15)准直,通过滤光片(16)滤除光束杂散光,经光楔(17)将光束分成两束,最后由第二凸透镜组(18)将光束会聚到光电探测器(7)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轴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望远镜(3)和离轴式收望远镜(4)安装在俯仰角和方位角可以调节的转台上,且发射望远镜(3)和接收望远镜(4)的光轴平行,接收望远镜(4)能够接收发射望远镜(3)发射后在空间设定距离处形成的激光信标的后向散射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轴式大气湍流强度廓线实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探测器(7)为像增强CCD相机或电子倍增CCD相机,采样帧速不小于50fp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5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5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51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