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演示灭火器原理的教学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6848.2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6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德娟 |
主分类号: | G09B23/24 | 分类号: | G09B2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300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演示 灭火器 原理 教学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实验仪器,尤其涉及一种演示灭火器原理的教学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课本中为了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灭火器的原理,一般都是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来使同学们加深的理解。现行的实验装置课堂演示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小试管装浓盐酸时,试管口太小,操作不便;装浓盐酸的小试管放入反应容器中时,不易控制;容器倒置晃动时,易使小试管破碎。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方便,便于控制;二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喷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未反应的氯化氢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腐蚀性极强,损害师生身心健康,并且污染环境。改进后的实验加强了环保,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是喷出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氯化氢气体,灭火时,易使学生误认为氯化氢气体灭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演示直观准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演示灭火器原理的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演示灭火器原理的教学实验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广口瓶、第二广口瓶、分液漏斗、盛火盆,所述第一广口瓶、第二广口瓶、盛火盆依次固定于底座上,所述第一广口瓶、第二广口瓶通过导气管连接,所述第一广口瓶与其上部的分液漏斗相连接,所述分液漏斗与第一广口瓶的连接处设有一开关,所述第二广口瓶与灭火管相连接。
实验操作时,先向第一广口瓶内加入适量的Na2CO3浓溶液,向第二广口瓶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再向分液漏斗中注入足量的浓盐酸;点燃盛火盆废纸屑;打开分液漏斗开关,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进入第一广口瓶中,并与第一广口瓶中的碳酸钠浓溶液发生快速反应,短时间内产生大量CO2及少量氯化氢气体,大量的CO2及少量氯化氢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第二广口瓶内,渗杂在CO2气体中的少量的氯化氢气体被第二广口瓶中的饱和NaHCO3溶液吸收,在第二广口瓶中被静化后的CO2气体通过灭火管使盛火盆中的燃着的纸屑熄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实验装置为一整体结构,便于摆放在讲台上,可多次反复实验;实验过程中,燃着的废纸屑迅速熄灭,现象直观;实验中运用了气体压强,酸城盐等知识,对以后的学习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尽量防止HC1等气体排到空气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 2、第一广口瓶 3、第二广口瓶 4、盛火盆 5、分液漏斗 6、导气管 7、开关 8、灭火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演示灭火器原理的教学实验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广口瓶2、第二广口瓶3、分液漏斗5、盛火盆4,第一广口瓶2、第二广口瓶3、盛火盆4依次固定于底座1上,第一广口瓶2、第二广口瓶3通过导气管6连接,第一广口瓶2与其上部的分液漏斗5相连接,分液漏斗5与第一广口瓶2的连接处设有一开关7,第二广口瓶3与灭火管8相连接。实验操作时,先向第一广口瓶2内加入适量的Na2CO3浓溶液,向第二广口瓶3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再向分液漏斗5中注入足量的浓盐酸;点燃盛火盆4废纸屑;打开分液漏斗开关7,分液漏斗5中的浓盐酸进入第一广口瓶2中,并与第一广口瓶2中的碳酸钠浓溶液发生快速反应,短时间内产生大量CO2及少量氯化氢气体,大量的CO2及少量氯化氢气体通过导气管6进入第二广口瓶3内,掺杂在CO2气体中的少量的氯化氢气体被第二广口瓶3中的饱和NaHCO3溶液吸收,在第二广口瓶3中被静化后的CO2气体通过灭火管8使盛火盆4中的燃着的纸屑熄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德娟,未经刘德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68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恒温的花盆
- 下一篇:一种多传感器智能循迹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