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向管柱的下支架及汽车转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9208.7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7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阮士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6 | 分类号: | B62D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牛峥;王丽琴 |
地址: | 570216 ***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 管柱 支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管柱的下支架及汽车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机构来改变转向轮的偏转角度,即可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改变。
汽车转向机构中通常包括方向盘、转向轴、转向器、以及转向管柱和下支架。转向管柱通过其下支架装设在仪表台、并保持在倾斜状态,并且,倾斜的转向管柱的顶端支撑方向盘、底端朝向转向器;转向轴穿设于转向管柱内,且转向轴的两端分别伸出在转向管柱的顶端和底端之外、并分别连接方向盘和转向器。
另外,为了实现方向盘位置的调节,通常要求转向管柱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可调。其中,转向管柱的长度通常能够通过其本身所具有的伸缩功能来进行调节,但转向管柱的倾斜角度则需要依赖于转向管柱下支架来调节。
由此,现有的转向管柱下支架不但需要确保转向管柱在仪表台的装设,还需要确保所装设的转向管柱具有旋转自由度。
对于上述需求,现有技术提供了两种转向管柱的下支架。
其中一种下支架采用一体式结构,并在其下部与转向管柱固定连接、上部与仪表台转动连接,该下支架的结构如图1所示:
该下支架10包括平行相对的两个侧板11、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板11之间的挡板12;
为了实现与转向管柱的固定连接,每个侧板11的下边缘分别连接有位于该侧板11外侧的下安装板13,且每个下安装板13还开设有安装孔14;
为了实现与仪表台的转动连接,两个侧板11之间装设有套管15。
请在参见图1的同时再结合图2,当利用如图1所示的下支架10将转向管柱20装设在仪表台时:
将螺钉21沿纵向方向穿过下安装板13所开设的安装孔14、并固定于转向管柱20,即可实现下支架10的下部与转向管柱20固定连接;
将下支架10与仪表台(图中未示出)管梁所形成的对应安装结构横向对齐,再将一长螺栓沿横向方向穿设于套管15、并固定在仪表台的管梁所形成的对应安装结构内,即可利用套管15与长螺栓的转动连接而实现下支架10的上部与仪表台转动连接。
这样,下支架10不但能够将转向管柱20倾斜装设在仪表台,而且还能够通过与仪表台的转动连接为转向管柱20提供可用于调节倾斜角度的旋转自由度。
另一种下支架采用分体式结构,并在其下部与转向管柱固定连接、上部与仪表台固定连接、且上部与下部之间转动连接,该下支架的结构如图3所示:
为了实现与转向管柱的固定连接,该下支架30包括一下安装板31,且该下安装板31开设有安装孔32;
为了实现与仪表台的固定连接,该下支架30包括一上安装板33,且该上安装板33开设有安装槽34;
为了实现下支架30的上述两部分之间的转动连接,下安装板31的两侧具有下连接板35,上安装板33的两侧具有上连接板36,并且,上连接板35和下连接板36通过铆钉37转动连接,从而使得下安装板31能够相对于上安装板32转动。
请在参见图3的同时再结合图4,当利用如图3所示的下支架30将转向管柱40装设在仪表台时:
将螺钉沿纵向方向穿过下安装板31所开设的安装孔32、并固定于转向管柱40,即可实现下支架20的下部与转向管柱20固定连接;
将下支架20与仪表台(图中未示出)管梁所形成的对应安装结构纵向对齐,再将螺钉沿纵向方向穿过上安装板33所开设的安装槽32、并固定在仪表台的管梁所形成的对应安装结构内,即可实现下支架20的上部与仪表台固定连接。
这样,下支架20不但能够将转向管柱40倾斜装设在仪表台,而且还能够通过其下安装板31与上安装板33之间的转动连接而为转向管柱40提供可用于调节倾斜角度的旋转自由度。
上述的两种下支架均能够确保转向管柱在仪表台的装设、以及确保转向管柱具有可调节倾斜角度的旋转自由度,但是,上述的两种下支架分别具有以下的缺陷:
对于如图1所示的下支架10来说,在装配时需要将一长螺栓横向穿过下支架10的套管15,这样,在下支架10的外侧势必需要为长螺栓预留出足够的横向空间,然而,由于受到仪表台管梁的周围零部件布局限制,在下支架10的外侧所能够预留的横向空间的大小通常难以满足长螺栓的长度要求,从而导致在安装时不易将长螺栓穿设于套管15,进而导致该下支架10存在装配难度高的问题。
对于如图3所示的下支架30来说,其虽然不存在上述的装配难度高的问题,但由于其下安装板31和上安装板33通过铆钉37实现转动连接,且铆钉37的强度在长期使用后会有一定的松动,因而会存在装配可靠性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92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心薄壁墩框架承台以及桥
- 下一篇:具有操作模式控制的建设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