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织培养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0198.9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7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琳;夏宜平;常乐;张夏菲;李丹青;杜方;吴昀;马怡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诚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自军 |
地址: | 3100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织培养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织培养容器。
背景技术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有魅力的科学领域之一,世界各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以期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食品短缺、疾病防治、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其中,农业是生物技术应用地最广阔、最活跃、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
在农业生产和实验室工作中,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优良母本的无性繁殖系,已成为农业领域比如花卉生产,科研特别是转基因工作研究的重要基础,初代培养是从获取田间材料进而建立组培体系的重要一步,其瓶颈主要在于降低初代培养的污染率。一般除菌手段是在初代培养主要依赖消毒方法来降低污染率,而接种中将不同外植体块接种在同一容器内则会导致外植体间的互相污染;此外,在组织培养期间,由于长期隔离高密度放置组培材料以及恒温恒湿的培养环境往往会有细菌污染。为了降低细菌污染的可能性,目前一般是在培养器皿的口部采用透气的塑料纸进行包裹从而起到隔菌的作用,但是包裹和捆扎需要耗费操作人员大量的时间,且往往密封效果不佳,使组织仍有遭受细菌污染的风险。
为了简化隔离细菌的过程,有研究者提出了使用方便,快速隔菌的培养瓶,公告号为CN 20272220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植物组织培养瓶,它是由培养瓶主体、螺纹结构、培养瓶盖和滤膜构成,所述培养瓶主体是圆筒状玻璃容器,培养瓶主体上端敞口且瓶口外表面具有螺纹结构;所述培养瓶主体和培养瓶盖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其特征是:培养瓶盖顶部中央处开有圆孔,所述滤膜镶在圆孔中并封住圆孔。
以上结构的培养瓶,因设置的圆孔直接与外界环境连通,将滤膜镶在圆孔中,滤膜容易因外物碰撞而受破损,从而造成细菌侵入,影响培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织培养容器,以解决现有培养容器将滤膜设置在与外界连通的通孔内而导致滤膜容易破损的问题。
一种组织培养容器,包括容器本体、盖体,所述盖体由盖顶和与容器本体口部密封配合的环套组成,所述盖顶上开设有透气孔,盖体内设有封盖透气孔的滤膜,所述透气孔的边沿向盖体外侧延伸形成透气管。
因为在透气孔处设置了透气管,可以有效抵挡外物对封盖透气孔的滤膜的接触,从而保护滤膜免于被外物冲破,避免外界杂菌进入容器本体影响组织培养的效果。所述滤膜可以有效抵挡和过滤外界的细菌和杂物,从而有效提高组织培养的成活率。
为了方便制造和安装,优选的,所述环套内周面设有环形卡槽,所述滤膜边缘部分与环形卡槽配合。安装时,使用外力使所述滤膜变形,然后将滤膜的边沿卡入所述环形卡槽内,实现封盖所述透气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环套内周面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盖顶之间构成所述的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径小于培养管管口的内径,在盖体与容器本体的口部密封配合时,所述环形凸起容器本体的顶部抵触,避免容器本体的顶部与滤膜接触,压坏滤膜。
为了增加滤膜密封所述环形卡槽的密封性,优选的,所述滤膜与盖顶内侧面紧贴。所述滤膜设置在盖体内,与盖顶内侧面紧贴,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细菌和杂物通过环形卡槽的缝隙进入容器本体,减小组织被污染的风险。
为了使用方便,同时增加所述盖体与容器本体配合的密封性,优选的,所述环套与容器本体的口部螺纹配合。使用时,只要将盖体的环套旋入容器本体的口部即可完成配合,操作简单,且多层内外螺纹互相咬合,密封性好,有效避免外界的细菌侵入。
为了减小制造成本,优选的,所述容器本体为PE试管。PE材质的试管不易碎裂,抗压性较好。试管的底部为弧形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培养基的损耗。
为了提高滤膜的耐用性,使其可重复利用,优选的,所述滤膜为活性炭纤维膜。活性炭纤维可耐高温高压(最高500℃),且经100℃烘烤后可自净循环利用。
为进一步阻挡灰尘或细菌进入容器内部,所述透气管倾斜或弯曲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培养容器,通过设置所述透气孔的边沿向盖体外侧延伸形成的透气管,所述透气管可以有效抵挡外物对封盖透气孔的滤膜的接触,从而保护滤膜免于被外物冲破,避免外界杂菌进入容器本体影响组织培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诚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诚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01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