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1064.9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6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炜强;张新欣;魏国祯;曹广雷;路小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2G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余热 回收 装置 | ||
1.一种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利用所述内燃机的尾气进行温差发电的第一温差发电器,包括热端、冷端及电输出端,热端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内燃机连接,冷端连接大气,电输出端与用电设备连接;
用于利用冷却系统输出的冷却液体和/或冷却气体进行温差发电的第二温差发电器,包括热端、冷端及电输出端,热端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所述冷却系统连接,冷端连接大气,电输出端与用电设备连接;
用于利用所述冷却系统输出的冷却液体和/或冷却气体对有机工质进行预热的预热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三电磁阀与所述冷却系统连接;
用于利用所述内燃机的尾气将所述预热器输出的有机工质加热为饱和蒸汽的蒸发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预热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通过第四电磁阀与所述内燃机的尾气排出端连接;
用于将所述蒸发器输出的饱和蒸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的膨胀机,包括输入端和机械能输出端,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用于在所述内燃机以低功率运行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开启,在所述内燃机以高功率运行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开启的第一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及所述第四电磁阀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还包括: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温差发电器的热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对所述内燃机的尾气进行净化处理的三元催化转换器,位于所述内燃机与所述蒸发器及所述第一温差发电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膨胀机之间的第一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利用所述膨胀机输出的机械能发电的发电机,输入端与所述膨胀机的机械能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用电设备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胀机还包括:乏汽输出端;
所述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
用于利用所述膨胀机输出的乏汽对车内进行供暖的换热器,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通过第五电磁阀与所述膨胀机的乏汽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经所述换热器处理后的乏汽冷凝成有机工质的冷凝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出端和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通过第六电磁阀与所述膨胀机的乏汽输出端连接;
用于存储所述冷凝器输出的有机工质的储液罐,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
用于控制所述第五电磁阀和所述第六电磁阀开启或关闭的第二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五电磁阀和所述第六电磁阀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冷凝器进行配合的风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热器还包括:第二输入端;
所述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
用于将所述储液罐中存储的有机工质输送给所述预热器的工质泵,输入端与所述储液罐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预热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泵为可供流量型工质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工质泵与所述预热器之间的第二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106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