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袋用硬接口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1096.9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8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强;章卫东;张文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奥星恒迅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4 | 分类号: | A61J1/14;A61J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11359 | 代理人: | 徐江华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袋用硬 接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包装领域中的医用输液袋的密封件,尤其是涉及一种输液袋用硬接口。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输液袋用船型接口尾端带有唇形焊接座,体积大,用料多,成本高。替代上述船型接口的输液袋用硬质小接口由于质量轻、用料省等原因受到医药厂家的普遍欢迎。但是上述硬质小接口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硬质小接口内侧为菱形或圆形接口且开口过小,在输液过程中有时液体无法充满硬口管管内空间,易出现“断流”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液袋用硬接口,解决了因接口过小,出现在输液过程中有时液体无法充满硬口管管内空间的“断流”现象,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输液袋用硬接口,包括连接环、输液通道和尾翼,所述输液通道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环,底端设置有尾翼,所述输液通道是由依次相连的空心圆柱管、空心倒圆锥管和口形管连通成的管体,所述空心倒圆锥管的开口处朝向口形管,所述空心圆柱管与连接环相连接,所述尾翼位于口形管外壁且与口形管形状吻合。
所述口形管形状为椭圆形、鸭嘴型或菱形。
所述尾翼外侧的相邻两侧边缘处形成弧形连接,以便于焊接。
所述口形管内侧的口形开口相邻部位为弧形连接,所述弧形的半径为1.2-1.5mm。
所述尾翼底部设置有进胶口,所述进胶口的直径为1.1-1.3mm。
进一步的,所述进胶口的直径为1.2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袋用硬接口,通过增大硬接口下端开口尺寸,使液体流出顺畅,避免断流现象;同时将接口内部的口形开口尖角部位改成弧形,使产品易脱模,抵抗焊接变形;进一步的提高了进胶口的直径,能够一次注塑成型,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袋用硬接口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所述输液袋用硬接口包括连接环1、输液通道2和尾翼3,所述输液通道2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环1,底端设置有尾翼3,所述输液通道2是由依次相连的空心圆柱管21、空心倒圆锥管22和口形管23连通成的管体,所述空心倒圆锥管22的开口处朝向口形管23,所述空心圆柱管21与连接环1相连接,所述尾翼3位于口形管23外壁且与口形管23形状吻合。
所述口形管23形状为菱形,其内侧的口形开口相邻部位为弧形连接,所述弧形的半径为1.3mm,对应的,所述尾翼3外侧的相邻两侧边缘处形成弧形连接,以便于焊接。
所述尾翼底部设置有进胶口24,所述进胶口24的直径为1.2mm。
所述输液袋用硬接口通过增大硬接口下端开口尺寸,使液体流出顺畅,避免断流现象;同时将接口内部的口形开口尖角部位改成弧形,使产品易脱模,抵抗焊接变形;进一步的提高了进胶口的直径,能够一次注塑成型,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虽然上面针对输液袋用硬接口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以及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形,而这些改进或者变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面的具体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奥星恒迅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奥星恒迅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10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镜用固定式吸引型口圈
- 下一篇:一种具有抛光作用的无纺布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