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单机拆卸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1996.3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9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赵雄浩;邓丁元;铁琳;夏玉林;王牧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5B27/14 | 分类号: | B25B2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单机 拆卸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可以对模块化单机任意两层单机模块间进行安全拆卸的工装,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单机拆卸工装。
背景技术
现代大型机电工程装备广泛采用了“单机—电缆网”的功能架构形式。工程装备由大量单机组成,每个单机具有特定的功能,单机间的通信通过电缆网实现,具有特定功能的大量单机组成的装备对外表现为一个大型系统,可实现多种复杂功能。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单机,是指由多个单机模块拼装组合后通过螺杆串联而成的模块化单机。其中,每个单机模块包含相应的印制板、结构外壳,各个单机模块具有特定的电功能,各个单机模块拼装组合时,模块间通过板间连接器进行电连接,实现各个模块间的功率传输和信号交换,最终由多个单机模块串联组成一个模块化单机。
模块化单机出于测试和维修需要,常需要对各个模块进行拆装。以往的做法通常是利用人力直接对单机的各个模块进行拆卸,由于板间连接器在印制板上的位置各有不同,板间连接器针数也各有不同,导致了插拔力和拆卸位置的差异,人力直接拆卸的技术状态不稳定,有可能会造成板间连接器插针的弯曲、断裂,具有发生质量问题的风险,对于高可靠性要求的机电装备是一个技术风险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单机拆卸工装,不仅能对单机模块安全快速地进行拆卸,并且能够对单机中任意两个模块间进行拆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块化单机拆卸工装,包括弹簧、拆卸钳轴、拆卸钳本体、拆卸钳1端部和拆卸钳2端部,拆卸钳本体通过拆卸钳轴相铰接,拆卸钳本体交叉连接的后端之间设置有弹簧,拆卸钳本体顶端设置有拆卸钳1端部和拆卸钳2端部,拆卸钳1端部和拆卸钳2端部与模块二卡槽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模块二卡槽以Z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有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的模块二卡槽设置在板间连接器的中心线沿X轴延长线所对应的机械结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对任意两层单机模块进行拆卸的同时,有效地避免板间连接器插针的损坏,安全性好。本实用新型提到的单机拆卸钳为通用工装,现有的模块化单机只要稍加改进切割出卡槽,即可使用本工装进行拆卸。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模块化单机轴测图;
图2为模块化单机中的一层单机模块;
图3为单机拆卸钳轴测图闭合;
图4为单机拆卸钳轴测图开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4,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单机拆卸工装,包括印制板7、弹簧8、拆卸钳轴9、拆卸钳本体10、拆卸钳1端部11和拆卸钳2端部12,拆卸钳本体10通过拆卸钳轴9相铰接,拆卸钳本体10交叉连接的后端之间设置有弹簧8,拆卸钳本体10顶端设置有拆卸钳1端部11和拆卸钳2端部12,拆卸钳1端部11和拆卸钳2端部12与模块二卡槽2相配合。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模块二卡槽2以Z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有两个。
此外,所述的模块二卡槽2设置在板间连接器6的中心线沿X轴延长线所对应的机械结构外部。
图1是一种典型的模块化单机结构,图中的6层单机模块通过螺杆5串联组合而成,每层单机模块图2上安装了一块印制板7,印制板7上焊接有板间连接器6,板间连接器6通过金属插针和插孔的形式将各层单机模块插接在一起,各层模块通过板间连接器6进行通信和功率传输。在板间连接器6的中心线沿X轴延长线所对应的机械结构外部,设计了模块二卡槽2,卡槽2以Z轴为对称轴对称设计2个图中未示出。每层单机模块上都设计有卡槽,如模块一卡槽1、模块二卡槽2、模块三卡槽3、模块四卡槽4。任意两个卡槽在Y轴方向上的距离为C。
图3是闭合状态的单机拆卸钳,图中弹簧8处于压紧状态,和拆卸钳轴9共同作用,使拆卸钳自然闭合,此时拆卸钳1端部11和拆卸钳2端部12之间距离最小,距离为A。图4是单机拆卸钳开启的状态,此时拆卸钳1端部11和拆卸钳2端部12之间距离最大,距离为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19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