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镜用固定式吸引型口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2251.9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8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席惠君;李兆申;唐鲁;王飞;张玲娟;吴仁培;李玉香;傅增军;方爱乔;鲁亚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镜用 固定 吸引 型口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镜用固定式吸引型口圈。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无痛经口消化内镜检查或操作是在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条件下实现的。此时患者意识消失,同时又有口圈和镜体刺激,口腔分泌物及反流物增多,易引起呛咳误吸,导致气道痉挛梗阻,从而发生呼吸衰竭、心跳呼吸骤停的致命性意外事件。
目前临床消化内镜检查或操作时,患者左侧卧位于检查床上,咬住口圈,放置一弯盘接收口腔自然流出的分泌物。
尚无适用于内镜操作的固定式吸引型口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口消化内镜检查或操作时避免口腔分泌物反流误吸引发意外的内镜用固定式吸引型口圈。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内镜操作的固定式吸引型口圈,设计有专用的吸痰管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镜用固定式吸引型口圈,包括口圈和用于固定口圈的口圈系带,口圈的内侧壁上嵌有一吸痰管道;所述的吸痰管道为一软性中空管子,长度为10-20cm,直径为0.4-0.8cm,吸痰管道靠近口圈的一端有两个以上的吸痰管道开孔,吸痰管道远离口圈的一端设有吸引器接口。
较佳的,吸痰管道的长度为14cm,直径为0.6cm。
较佳的,吸痰管道靠近口圈的一端有两个吸痰管道开孔,吸痰管道开孔位置位于口圈近端缘2cm,最佳两个吸痰管道开孔错开,便于分泌物引流。
所述的吸痰管道远离口圈的一端设有吸引器接口,可与负压吸引器相连。
较佳的,口圈系带位于口圈两侧,当检查时患者咬住口圈后,将口圈系带绕到患者脑后系住,用于固定口圈。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内镜规格和患者年龄与身材的不同制作不同的规格型号,以迎合临床的需求。
本文中,吸痰管道靠近口圈的一端,为进入口腔内的一端。口圈近端缘,为检查时患者经口咬住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实施静脉全身麻醉下消化内镜检查或操作时,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式吸引型口圈,与负压吸引器相连后,避免了口腔分泌物及反流物的误吸,保障了静脉全身麻醉下消化内镜检查或操作的安全性。同时也解决了口腔分泌物污染患者衣物及检查床的情况,保证了环境的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口圈;2吸痰管道开孔;3口圈系带;4吸引器接口;5吸痰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内镜用固定式吸引型口圈,包括口圈1和用于固定口圈的口圈系带3,口圈的内侧壁上嵌有一吸痰管道5;所述的吸痰管道为一软性中空管子,长度为14cm,直径为0.6cm,吸痰管道靠近口圈的一端有两个吸痰管道开孔2,吸痰管道远离口圈的一端设有吸引器接口4。
实施例2:
一种内镜用固定式吸引型口圈,其余同实施例1,所述的吸痰管道长度为16cm,直径为0.8cm,吸痰管道靠近口圈的一端有四个吸痰管道开孔2,离口圈最近的一个吸痰管道开孔2的位置位于口圈近端缘2cm,而且三个吸痰管道开孔错开。
实施例3:
临床使用时,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前咬住口圈1,用口圈系带3固定住口圈,使吸痰管道5位于患者口腔左侧,便于分泌物的引流。吸引器接口4连接上负压吸引器。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22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