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现浇混凝土底板橡胶止水带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3167.9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3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夏正平;张继锋;陈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01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底板 橡胶 止水带 加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涉及现浇混凝土底板橡胶止水带加固施工,尤其是一种现浇混凝土底板橡胶止水带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地下处理结构的尺寸越来越大,为防止底板尺寸过大而导致后期运营中出现的开裂现象,一般在构筑物纵横方向设置橡胶止水带,该止水带的位置若安装不牢固,在底板混凝土振捣时易出现偏位现象,且底部混凝土容易出现振捣不密实,在后期池体运行过程中易出现底板渗漏。目前采用的橡胶止水带施工方法是在底板止水带安装前,在止水带中间位置安装夹固钢筋,再进行止水带的安装;止水带安装完毕后,调整夹固钢筋的间距与位置,确保止水带刚好在夹固钢筋的中间部位。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1、不能有效保证底板止水带在混凝土振捣时不出现偏位现象,且施工时间长;2、钢筋工调节止水带的工作量大大,且易出现底部振捣不密实现象而出现底板渗漏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偏位、不泄露且施工周期短的现浇混凝土底板橡胶止水带加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现浇混凝土底板橡胶止水带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通过在垫层上竖直固装的一膨胀螺丝定位固装在垫层上,在膨胀螺丝上部固装一固定连接板,在该固定连接板上部固装一固定夹板,该固定夹板与另一固定夹板通过铰轴在竖直面相互铰装,两个固定夹板之间在固装膨胀螺丝的一侧通过调节螺母采用滑道槽实现两个固定板之间的夹角大小,在两个固定夹板之间在固装膨胀螺丝的另一侧对称固装有固定立杆,该固定立杆之间采用固定压板固定底板橡胶止水带。
而且,所述膨胀螺丝在垫层上安装一个遇水膨胀止水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加固装置采用铰轴来固定两个固定夹板,可有效确保止水带的位置,确保底板混凝土在振捣时止水带不会出现下塌、偏位现象,有效避免止水带底部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大大节约了加固止水带的工作量且可避免底板止水带底部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底板渗漏现象,降低施工成本,确保底板混凝土的振捣质量,工艺操作简便,施工人员易于掌握,安全可靠。
2、本加固装置在底板下层钢筋绑扎完毕后即可施工,止水带的固定与底板模板的安装可同步进行,可有效缩短工期,广泛应用于现浇混凝土底板橡胶止水带的定位及固定施工,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现浇混凝土底板橡胶止水带加固装置,该装置通过在垫层10上竖直固装的一膨胀螺丝13定位固装在垫层上;该膨胀螺丝是在垫层上安装一个遇水膨胀止水圈12,该遇水膨胀止水圈的安装可避免在膨胀螺丝处出现渗水现象。在膨胀螺丝上部固装一固定连接板11,在该固定连接板上部固装一固定夹板6,该固定夹板与另一固定夹板2通过铰轴5在竖直面相互铰装;两个固定夹板之间在固装膨胀螺丝的一侧通过调节螺母3采用滑道槽4实现两个固定板之间的夹角大小;在两个固定夹板之间在固装膨胀螺丝的另一侧对称固装有固定立杆7,该固定立杆之间采用固定压板8固定底板橡胶止水带9;为了保持底板止水带的稳定性,本实施例附图中的固定立杆为两个,该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夹板的调节螺母在滑道槽的位置来确定底板止水带的位置,底板橡胶止水带位置确定完毕后,将固定夹板上的调节螺母拧紧已确保止水带在混凝土1浇筑时不会出现位移。
底板橡胶止水带放入底板时,要尽量确保止水带所在为位置为底板的中间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31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