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5065.0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1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江;邹德志;付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恒润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灯。
背景技术
射灯可安置在吊顶四周或家具上部,也可置于墙内、墙裙或踢脚线里。光线直接照射在需要强调的家什器物上,以突出主观审美作用,达到重点突出、环境独特、层次丰富、气氛浓郁、缤纷多彩的艺术效果。射灯光线柔和,雍容华贵,既可对整体照明起主导作用,又可局部采光,烘托气氛。
基于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射灯产品只用反光杯来进行光源收光,从配光上来讲,反光杯只能收光源所发光四周2/3的光,其光源中间1/3的光并不能被反光杯所利用,造成射灯发射出的光强较低,如何更好的利用光源中间1/3的光成为技术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光效果好的射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射灯,它包括光源、反光杯和透光镜;所述光源设置于反光杯的杯底,所述透光镜遮盖于反光杯的杯口;所述透光镜朝向光源对应于光源突出形成有导光柱,导光柱与光源有间距。
其中,所述导光柱背向光源的端面为磨砂面。
其中,所述导光柱背向光源的端面低于所述透光镜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导光柱背向光源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的透镜珠。
其中,所述反光杯和导光柱共同配光,射灯的光强半角为20度。
其中,所述导光柱面对光源的一端在反光杯底部上的垂直投影的几何形状与光源相同,且投影面积不小于光源的面积。
其中,所述光源为圆形,其直径为10毫米,所述导光柱对应于光源的一端到光源的距离为5毫米-6毫米。
其中,还包括灯壳和前端环盖,所述反光杯设置于灯壳内,所述透光镜遮盖于反光杯的杯口且由所述前端环盖压固于灯壳。
其中,所述光源为COB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射灯,只有反光杯收光,光源中心的光会有部分光线没有通过反光杯收拢,而是从反光杯的杯口向四周射出,使得光强较低,本实用新型的射灯,在光源对应的透光镜上设置一个导光柱,利用导光柱将不能被反光杯收拢的光线,由该导光柱进行收拢,这样可以充分的收光,提高光强,而导光柱与光源有间距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COB射灯射出的光效果更好,亮度适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COB射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COB射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COB光源;2、反光杯;3、透光镜;31、导光柱;32、凹槽;33、透镜珠;4、灯壳;5、前端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施方式的一种COB射灯,它包括COB光源1、反光杯2和透光镜3;所述COB光源1设置于反光杯2的杯底,所述透光镜3遮盖于反光杯2的杯口;所述透光镜3朝向COB光源1且对应于COB光源1形成有导光柱31,导光柱31与COB光源1有间距。本实用新型的COB射灯,在COB光源1对应的透光镜3上设置一个导光柱31,利用导光柱31将不能被反光杯2收拢的光线,由该导光柱31进行收拢,这样可以充分的收光,提高COB射灯前端的光强,而导光柱31与COB光源1有间距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COB射灯射出的光效果更好,亮度适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柱31可以是圆柱形的,也可以是棱柱形,还可以是圆台,只要是可以起到收光作用就可以。本实施例中,导光柱的形成可以是与透光镜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快速的生产透光镜,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射灯可以快速的组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柱背向光源的端面为磨砂面,也就是透光镜3背向COB光源1的一面对应于所述导光柱31的位置为磨砂面,这样可以使光更均匀,起到一定的防眩光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柱31背向COB光源1的端面低于所述透光镜3的上表面,即所述透光镜3上形成有导光柱31的位置向COB光源1一侧凹陷,形成一个凹槽32,这样的设计可以在不影响收光的情况下节约透光镜的材料,还可以模仿传统卤素灯,使其结构美观。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柱31背向COB光源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的透镜珠33,即所述透光镜3的凹陷处,即凹槽32的底部设置有凸起的透镜珠33,半球形透镜珠33可以进一步的收光,使经过透镜珠33的光线更加的集中,同时可以美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设计,当然,为了防眩光,半球形透镜珠33以及凹槽32的底部上都设置成磨砂面,本实施中,所述的透镜珠33为半球状的,可以最大限度的聚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恒润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恒润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50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