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持式装置的智能型充电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5871.8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3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宇;刘伦光;陈永钦;王建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大宇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装置 智能型 充电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尤其是指一种通用型的手持式装置的智能型充电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型手持式装置的成长十分迅速,如智能型手机(iPhone)、平版计算机(iPad)、行动式多功能数字多媒体播放器(iPob)、数字相机等,该等手持式装置可与个人计算机连接以互通数据,例如下载数据、复制数据、上网等功能。
然而,该手持式装置须透过连接线才可与个人计算机的端口相连接,一般的端口即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端口。
而且,手持式装置与个人计算机电连接时,某些的手持式装置可透过端口接收来自个人计算机的电源,或是接上标准充电器对电池进行充电。但是,一般的手持式装置因各有各充电模式及充电线路损耗,使得在充电上并无法达到优化,故,在手持式装置普遍使用的今日,如何优化手持式装置的充电问题,不但是一重要课题,更有必要再寻求解决之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装置的智能型充电模组,能克服手持式充电线路的损耗,以优化充电效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手持式装置的智能型充电模组,其包含有:
一第一连接单元,连接于一电力源; 一第二连接单元,连接于一手持式装置;一切换单元,连接在该第一连接单元和该第二连接单元之间,用以判别该手持式装置是否处于充电模式;一讯号处理单元,连接于该切换单元,该讯号处理单元接收到该切换单元送入的讯号,并转换成数字讯号;一判断及控制单元,连接于该讯号处理单元,根据该讯号处理单元送入的数字讯号,以判断该手持式装置的电源输入模式,并将电力讯号传送至该手持式装置;一充电侦测单元,连接在该判断及控制单元与该第二连接单元之间,当接收到该判断及控制单元送出的讯号,以侦测讯号是否通过并传送至该手持式装置;及一充电显示单元,连接于该判断及控制单元,以亮灯方式来显示充电状态。
上述手持式装置的智能型充电模组还包含一充电加压单元,连接于在该第一连接单元、该判断及控制单元和该第二连接单元之间。
上述讯号处理单元、该判断及控制单元和该充电侦测单元集合成一集成电路。
上述第一连接单元是一通用串行总线端口。
上述第二连接单元是一通用串行总线端口。
上述充电显示单元是一发光二极管。
上述充电显示单元是一液晶显示模组。
上述手持式装置的智能型充电模组还包含一充电模组外盒,该第一连接单元、该第二连接单元、该切换单元、该讯号处理单元、该判断及控制单元、该充电侦测单元及该充电显示单元是安装在该充电模组外盒上。
上述充电模组外盒为一充电转换器、一充电转换棒、一车充、一旅充及一行动电源的其中一种。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装置的智能型充电模组,不用特别区分产品插孔,真正的即插即充功能。且借由该讯号处理单元、判断及控制单元、充电侦测单元及充电显示单元等电路之控制,以自动调整充电电流,以真正实现快速充电功能。而且,该讯号处理单元、判断及控制单元、充电侦测单元及充电显示单元集合成集成电路,更利于模组电路的运用,便于各式电子产品的使用。此外透过发光二极管或是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可清楚显示充电电流,提高终端产品效能及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装置的智能型充电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方块流程图;
图2为该智能型充电模组的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持式装置的智能型充电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方块流程图;
图4为该智能型充电模组运用为车充的外观图;
图5为该智能型充电模组运用为旅充的外观图;
图6为该智能型充电模组运用为第一种充电转换棒的外观图;
图7为该智能型充电模组运用为第二种充电转换棒的外观图;
图8为该智能型充电模组运用为第一种行动电源的外观图;
图9为该智能型充电模组运用为第二种行动电源的外观图;
图10为该智能型充电模组运用为第三种充电转换棒的外观图。
符号说明
10第一连接单元 20第二连接单元
30切换单元 40讯号处理单元
50判断及控制单元 60充电侦测单元
70充电显示单元 71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大宇,未经刘大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58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