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时间面积通断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7549.9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4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戴一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市顺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08 | 分类号: | F16K5/08;F16K27/06;F16K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时间 面积 通断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间面积通断阀。
背景技术
时间面积通断阀是一种用于冬季采暖系统中的阀门,它可以存储一个采暖季的室内温度、设定温度及阀门通断计量,它也可以接收温控器的指令,执行缴费提醒、欠费关阀指令。目前,供暖系统一般选择自来水作为供热介质,而时间面积通断阀的阀体、阀芯、阀杆一般选用金属材质制作,阀体内部长期处于被水浸泡的状态,容易锈蚀,严重时甚至出现抱死现象;另外,由于供热系统中的水体长期处于加热状态,水体中的杂质容易在阀体内部结垢并且积聚的垢物很难清洗,影响阀门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时间面积通断阀,包括阀体、阀杆、阀芯、阀箍、控制装置、氟橡胶O型圈、四氟乙烯O型圈、硅橡胶O型圈,所述阀体的内部设置有阀腔并且所述阀体的上部设置有阀杆,所述阀芯位于所述阀体的内部并且其上端与所述阀杆固定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通过阀箍与所述阀体的上部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阀杆连接并通过所述阀杆带动阀芯转动,所述氟橡胶O型圈套设于所述阀杆与阀箍之间,所述四氟乙烯O型圈位于所述阀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阀芯的外侧,所述硅橡胶O型圈与所述四氟乙烯O型圈紧密贴合并位于四氟乙烯O型图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阀杆、阀芯、四氟乙烯O型圈位于所述阀腔内并与介质接触部位的表面喷涂有铁氟龙层。
所述阀体、阀杆、阀箍、氟橡胶O型圈、四氟乙烯O型圈暴露于外界的外表面喷涂有铁氟龙层。
所述控制装置的外表面喷涂有铁氟龙层。
所述铁氟龙层的厚度为5-200u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阀体、阀杆、阀芯、四氟乙烯O型圈位于阀腔内并与介质接触部位的内表面喷涂有铁氟龙层,铁氟龙层起到隔离作用,阀体内部不会出现锈蚀以及阀门抱死现象;积聚在阀体内部垢物极易清洗,保证阀门的正常使用;阀体、阀杆、阀箍、氟橡胶O型圈、四氟乙烯O型圈暴露于外界的外表面也喷涂有铁氟龙层,阀门的外表面也不会出现锈蚀现象并且阀门的表面易清洁;控制装置的外表面喷涂有铁氟龙层,保证阀门外部的颜色一体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锈蚀以及清洗方便的时间面积通断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1-阀体,2-阀杆,3-阀箍,4-阀芯,5-控制装置,6-氟橡胶O型圈,7-铁氟龙层,8-阀腔,9-四氟乙烯O型圈,10-硅橡胶O型圈。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时间面积通断阀,包括阀体1、阀杆2、阀箍3、阀芯4、控制装置5氟橡胶O型圈6、四氟乙烯O型圈9、硅橡胶O型圈10,阀体1的内部设置有阀腔8并且阀体1的上部设置有阀杆2,控制装置5通过阀箍3与阀体1的上部连接,控制装置5与阀杆2连接并通过阀杆2带动阀芯4运动,阀芯4位于阀体1的内部并且其上端与阀杆2固定连接,氟橡胶O型圈6套置于阀箍3与阀杆2之间,四氟乙烯O型圈9位于阀体1的内部并位于阀芯4的外侧,硅橡胶O型圈10与四氟乙烯O型圈9紧密贴合并位于四氟乙烯O型圈9的外侧,阀体1、阀杆2、阀芯4、四氟乙烯O型圈9位于阀腔8内并与介质接触部位的表面喷涂有铁氟龙层7,阀体1、阀杆2、阀箍3、氟橡胶O型圈6、四氟乙烯O型圈9暴露于外界的外表面喷涂有铁氟龙层7,控制装置5的外表面喷涂有铁氟龙层7,铁氟龙层7的厚度为5-200um。
使用例
如图1所示,将时间面积通断阀安装于采暖系统的管路中,使用较长时间后,将其拆下并用弱酸性液体清洗阀门内部和阀体1表面的垢物,清洗完毕后将其回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市顺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市顺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75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