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型电动推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9415.0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5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英耐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06 | 分类号: | H02K7/06;H02K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电动 推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型电动推杆。
背景技术
电动推杆,又称推杆电机、电动缸及线性致动器。电动推杆是一种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可用于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工艺流程中作为执行机械使用,以实现远距离控制、集中控制或自动控制。
电动推杆中的减速箱采用蜗轮蜗杆传动,由于蜗轮与蜗杆在传动的过程中,蜗杆的螺纹面与蜗轮的螺纹面相互摩擦传动,摩擦生热,因此在长时间的工作之后,减速箱内的温度就会非常的高,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散热那么蜗轮蜗杆很容易被烧坏,致使整个减速箱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型电动推杆,提高对电动推杆中减速箱的散热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型电动推杆,包括电机驱动部件和推杆执行部件,所述的电机驱动部件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所述的减速器包括减速箱以及安装在减速箱内的蜗轮和蜗杆,所述的电动机与蜗杆传动连接;
所述的减速箱的上端盖上设置有与减速箱内腔相通的电机散热腔,电机散热腔与外部相通,电机散热腔内设置有电机以及连接在电机转轴上的扇叶;
所述减速箱内设置有水冷箱,水冷箱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伸出减速箱与水箱相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位于减速箱上端面的电机散热腔的腔口设置有网罩。通过设置的网罩,避免外界杂物从电机散热腔进入到减速机的内腔中,并且也有有效保护小孩,避免其手指伸入电机散热腔。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散热腔位于蜗轮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在电机散热腔内的扇叶对减速箱的内腔进行风冷,及时排出减速箱中的热气,有效降低减速箱内的温度。同时通过水箱和设置在减速箱内的水冷箱,进行水冷循环,及时降低减速箱中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推杆经风冷和循环水冷却,有效降低减速箱中的温度,确保电动推杆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延长电动推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电动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减速箱,2、蜗轮,3、电机散热腔,4、水冷箱,5、扇叶,6、网罩,7、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散热型电动推杆,包括电机驱动部件和推杆执行部件,电机驱动部件包括电动机和减速器,减速器包括减速箱1以及安装在减速箱1内的蜗轮2和蜗杆,电动机与蜗杆传动连接。
减速箱1的上端盖上设置有与减速箱1内腔相通的电机散热腔3,电机散热腔3与外部相通,电机散热腔3内设置有电机以及连接在电机转轴上的扇叶5。
减速箱1内设置有水冷箱4,水冷箱4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伸出减速箱1与水箱7相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水泵。电动推杆一般用在电动沙发、电动轮椅等上面,水箱7的实际位置摆放可放置在电动推杆工作所安装的载体上。
位于减速箱1上端面的电机散热腔3的腔口设置有网罩6。通过设置的网罩6,避免外界杂物从电机散热腔3进入到减速机的内腔中,并且也有效保护小孩,避免其手指伸入电机散热腔3。
电机散热腔3位于蜗轮2的正上方,这样便于及时吸走减速箱1内所产生的热量。
通过设置在电机散热腔3内的扇叶5对减速箱1的内腔进行风冷,及时排出减速箱1中的热气,有效降低减速箱1内的温度。同时通过水箱7和设置在减速箱1内的水冷箱4,进行水冷循环,及时降低减速箱1中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推杆经风冷和循环水冷却,有效降低减速箱1中的温度,确保电动推杆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延长电动推杆的使用寿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英耐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英耐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94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