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能和机械能结合的钻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3455.2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2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金;张正禄;刘运荣;李红;胡琼;任小玲;蒋洪亮;李新年;王四虎;丁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7/14 | 分类号: | E21B7/14;E21B10/00;E21B21/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能 机械能 结合 钻井 装置 | ||
1.一种热能和机械能结合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罐(1)、双通道接头(6)、压缩机(10)、钻头(13)和钻杆(9),所述钻杆(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双通道接头(6)和所述钻头(13)连接;
所述双通道接头(6)包括外壳(38)和设置在所述外壳(38)内的燃料通道和空气通道,所述燃料罐(1)与所述燃料通道连接,所述压缩机(10)与所述空气通道连接;
所述钻头(13)包括上接头(16)、钻头本体(18)、钻头切削齿(21)、燃烧室(25),所述上接头(16)上端与所述钻杆(9)连接,所述上接头(16)的下端与钻头本体(18)连接,所述钻头切削齿(21)设置在钻头本体(18)的下端;在所述上接头(16)内设置中心管路(22),中心管路(22)的下端设置燃烧枪(17),所述燃烧枪(17)的燃气进口与所述燃料通道连通,燃气枪(17)的空气进口与空气通道连通,燃烧枪(17)的下端设置火焰喷嘴(24);在钻头本体内部设置燃烧室(25),在所述钻头本体(18)的下端设有高温气体喷嘴(27),燃烧室(25)的两端分别连通火焰喷嘴(24)和高温气体喷嘴(27);在所述上接头(16)内设有外环形管路(23),所述外环形管路(23)与燃烧枪(17)的空气入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和机械能结合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本体(18)上设有造壁器(19),所述造壁器(19)套装在所述燃烧室(25)上,所述造壁器(19)的内壁与所述燃烧室(25)接触,造壁器(19)的外壁超出所述钻头本体(18)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和机械能结合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道接头(6)的外壳(38)上设有上入口(34)和下入口(40),所述外壳(38)下端设有与所述钻杆(9)连接的下接头(37),所述外壳(38)内部设有与所述上入口(34)连通的中心管(39),所述下接头(37)内部设有与所述下入口(40)连通的环空管(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和机械能结合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钻头本体(18)的外周设置第一冷却装置(20),所述钻头切削齿(21)沿钻头本体(18)的下端面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钻头切削齿(21)的外周套装有第二冷却装置(47),所述第一冷却装置(20)、第二冷却装置(47)与接头上的外环形管路(23)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能和机械能结合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多孔层(44),第一多孔层(44)设置在钻头本体(18)的外周面,并与钻头本体(18)固连,在第一多孔层(44)上设置有多个冷气流出孔(42),在第一多孔层(44)和钻头本体(18)外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冷气流通道(43),在钻头本体(18)内设置有内环空管(46)将第一环形冷气流通道(43)与外环形管路(23)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却装置(47)包括第二多孔层(48),第二多孔层(48)设置在钻头切削齿(21)的外周面,并与钻头切削齿(21)固连,在第二多孔层(48)上设置有多个冷气流出孔,在第二多孔层(48)和钻头切削齿(21)之间设置有第二冷气流通道(49),在钻头本体(18)内设置有内环空管(46)将第二环形冷气流通道与外环形管路(23)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和机械能结合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钻头本体(18)的外周面和钻头切削齿(21)的外周面均设置有高温隔热层(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和机械能结合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钻头本体(18)内设置有与外环形管路(23)相连通的空气预热回路(26),所述空气预热回路(26)与燃烧枪(17)的空气入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和机械能结合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枪(17)内设有点火装置和混气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345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