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钢结构骨架的滚塑汽车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5241.9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7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虞华春;朱国才;江财明;秦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格林美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9/04 | 分类号: | B62D2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凯音 |
地址: | 315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钢结构 骨架 汽车底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钢结构骨架的滚塑汽车底盘。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发展迅速,普通的电动汽车的车身一般为玻璃钢或金属钣金材料的,底盘全部采用金属结构。由于全是金属结构,造成汽车自身的重量较重,汽车的续航能力具会受到很大影响,汽车的抗冲击性能差,安全系数低等缺点。国内一些厂家已经在汽车车身的轻量化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如公开的专利(CN102601905A)中提及了一种一次性成型的三层塑料汽车外壳,该汽车外壳为该塑料外壳,其质量轻、抗冲击性能好等。但国内关于汽车底盘的塑化技术创新很少,单纯降低底盘重量,会造成其底盘刚性强度达不到要求而造成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一次性成型,减少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汽车的重量,降低能耗;提高汽车的抗冲击强度;提高汽车的隔音效果的具有钢结构骨架的滚塑汽车底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具有钢结构骨架的滚塑汽车底盘,包括底盘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主体包括表层、钢结构骨架和中心发泡层;所述的表层内设有空腔,所述的中心发泡层处于表层内部空腔;所述钢骨架结构设于表层内,钢骨架结构包括总轮廓骨架、连接于总轮廓骨架上的横杆和纵杆;底盘主体上顶面和底面各设有凸出式和凹槽式的加强筋结构;底盘主体上设有安装零部件的嵌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盘主体的表层是在钢骨架结构外通过滚塑模具由滚塑工艺一次成型的中空塑料制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心发泡层为在表层的空腔内添加PU发泡材料而成的中心发泡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心发泡层为通过一次性滚塑发泡材料滚塑而成的中心发泡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嵌件设于底盘主体需要安装零件处,嵌件上开有安装孔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嵌件与需要安装零件处的钢结构骨架连接,嵌件上开有安装孔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底盘主体上设有多个嵌件,嵌件上开有安装孔位;还包含有嵌件固定板,嵌件固定板与嵌件固定连接,所述嵌件固定板与多个嵌件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底盘主体上设有多个嵌件,嵌件上开有安装孔位,所述多个嵌件为分离式结构,分布于底盘主体上。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底盘内设有钢结构骨架,保持底盘的刚性强度,延长底盘使用寿命。
2、对汽车底盘表层一次性滚塑成型,可以简化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2、表层内空腔添加中间发泡层,减轻汽车的重量,降低能耗,节源环保。
3、中间发泡层一方面增强了刚性,另一方面增加了汽车底盘的吸能的作用,减少冲击,并且汽车的隔音效果会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钢结构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嵌件与底盘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嵌件与钢结构骨架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嵌件和嵌件固定板与底盘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具有钢结构骨架的滚塑汽车底盘,包括底盘主体1,,所述的底盘主体1包括表层2、钢结构骨架3和中心发泡层4;所述的表层2内设有空腔,所述的中心发泡层4处于表层内部空腔;所述钢骨架结构3设于表层2内,钢骨架结构3包括总轮廓骨架5、连接于总轮廓骨架5上的横杆6和纵杆7。底盘主体1上顶面和底面各设有凸出式和凹槽式的加强筋结构8;底盘主体1上设有安装零部件的嵌件9。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盘主体1的表层2是在钢骨架结构3外通过滚塑模具由滚塑工艺一次成型的中空塑料制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心发泡层4可以在表层的空腔内添加PU发泡材料而成。也可以通过一次性滚塑发泡材料滚塑而成的中心发泡层4。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嵌件9设于底盘主体1需要安装零件处,嵌件9上开有安装孔位10。当需要在底盘主体1上安装小型零部件时,直接在底盘主体1表层2上设置嵌件9,将小型零部件安装在嵌件9的安装孔位1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格林美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格林美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52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酸甜助消食的杂粮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紫菜卷三明治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