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激励屏蔽全磁信息感应探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5339.4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2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窦伯英;窦伯莉;宋丽君;华翔宇;朱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泰斯特探伤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82 | 分类号: | G01N27/82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罗民健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励 屏蔽 信息 感应 探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损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钢丝绳(缆)的无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丝绳(缆)损伤检测领域,基于磁原理的检测技术是比较常见的,属于较准确、易实现、相对成熟的检测技术。
其中一种被称为“强磁检测方法”,使用此种方法时,必须首先使被测钢丝绳(缆)被磁化至饱和或过饱和状态,然后利用检测元件即霍尔元件、感应线圈或磁通门等检测钢丝绳(缆)表面外部漏磁信息或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从而实现检测目的,此种方法的缺点是:
1、每种传感器只能检测局部缺陷即LF或金属截面积损失即LMA ,而不能同时检测这两类损伤;
2、检测时要求传感器紧贴钢丝绳(缆)表面,仪器设备易被卡阻,或可能带来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失;
3、强磁检测仪器较笨重,安装操作困难耗时;
4、强磁检测仪均须使用永磁性强磁体,检测时或对周围电子、电气设备造成不确定的电磁污染和干扰;
5、多数强磁检测仪对现场的干扰信号不能有效排除。
另一种被称为“弱磁检测技术”,该技术使用时 ,对钢丝绳进行磁化后,利用钢丝绳被“加载的弱磁场”进行检测。此种检测方法的缺点是:
1、检测过程分磁化和检测两步来实现,因而需要反复装卸转换仪器设备;
2、检测元件为线圈传感器,由于其依赖“弱磁特性”,遇内、外磁场干扰时检测均可能失效;
3、被“加载的弱磁场”易发生不均匀、不连续现象,使检测结果可靠性较差;
4、抗干扰能力低造成杂信号多、误报率高;
5、“弱磁”强度通常随时间而变化,导致检测结果的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差。
综上,现有的方法由于其选用的传感器性能局限,根据上述方法制作的检测装置只能取得单向磁信号,所采集的信息不完整、不全面,导致失真度大可靠性差;有的检测装置虽然采用了“高灵敏传感器”,但因存在检测工艺的本质缺陷而无法排除干扰,造成检测结果确定度低、误报率高、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激励屏蔽全磁信息感应检测方装置,可针对钢丝绳(缆)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损伤实施有效探测。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激励屏蔽全磁信息感应探测装置,包括屏蔽电缆、检测仪和探头,检测仪通过屏蔽电缆与探头相连接,所述探头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励磁屏蔽单元和探测感应单元,所述壳体上设有贯穿左右两端的通孔,所述励磁屏蔽单元由若干平行于壳体通孔方向的稀土永磁性柱状磁体组成,稀土永磁性柱状磁体呈首尾连接的环形并通过励磁屏蔽单元支架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的探测感应单元由若干传感器以磁桥式电磁级联,各传感器以其轴向与被测件钢丝绳轴向呈30°-60°交角的姿态,彼此等间隔呈环状绕壳体通孔布置,且所述励磁屏蔽单元中稀土永磁性柱状磁体构成的环形以及探测感应单元中传感器构成的环形沿壳体通孔的轴向具有一定间距,且构成的两个环形的中心线均与壳体的通孔中心线重合。
所述的探测感应单元中各传感器轴线与被测件钢丝绳轴向呈45°的交角,且各传感器远离被测件钢丝绳的一端均朝向励磁屏蔽单元。
所述的探测感应单元中传感器靠近被测件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的励磁屏蔽单元靠近探测感应单元的一端之间的间距为70mm-210mm。
所述壳体为筒形或长方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钢丝绳(缆)实施自激励磁的同时,同步实现抗干扰屏蔽,完全屏蔽外界磁场对被测件的干扰;探测感应单元因为与励磁屏蔽单元同体设置,故可动态同步定量探测励磁屏蔽单元与被测钢丝绳(缆)合成的磁场矢量信息,即可同时采集分析损伤磁信息的法向分量(相当于LF即局部缺陷)和轴向分量(相当于LMA即金属截面积损失)
探测感应单元中传感器轴线与钢丝绳(缆)轴向成一定的夹角相位设置,使得损伤信息的各向分量被同步感应合成;若干传感器相互磁桥式级联布局,建立了三维空间完整采集构架,真正实现了对钢丝绳(缆)损伤信号的全磁信息探测。损伤探测结果的确定度高、误报率低;励磁、屏蔽、感应、探测多功能集成一体同步进行,只需一次操作,简单实用、高效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壳体后,中励磁屏蔽单元和探测感应单元的侧视图。
图中,1、壳体,101、探测感应单元支架,102、支脚,103、励磁屏蔽单元支架 ,104、手柄,2、探测感应单元 ,3、励磁屏蔽单元,4、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泰斯特探伤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洛阳泰斯特探伤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53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