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外侧复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5567.1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2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北方;张平;朱软成;柳靖;李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广瑞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5/06 | 分类号: | B61K5/06 |
代理公司: |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乃凤 |
地址: | 4536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外侧 复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外侧复轨器,用于铁路事故救援中脱轨车辆的拉动复轨,其作用是安装在脱轨车轮前方铁路轨道旁边,在外力作用下,引导脱轨车轮抬高并复轨,属于铁路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做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和最经济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在世界货运和客运市场占有无可替代的优势。随着国内近几年的铁路运输系统高速发展,面对庞大的铁路运输系统,以及参差不齐的轨道系统,机车脱轨现象时有发生。由此产生了对机车复轨方面的研究。
机车复轨由早期的人工撬车来进行复轨, 效率低且不安全。最近几十年,开始出现了液压式复轨器、人字形复轨器、海参形复轨器等复轨器,在材料上有结构钢的、铸铝合金的、焊接件的、铸铁的。而这些复轨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而影响了实际应用:①液压式复轨器:液压式复轨器是由液压千斤顶+可滚动支撑座组成,此设计方案是将货车复轨分解为简单的抬升运动和平移运动,能最大限度的轻松安全的实现复轨。这种复轨器存在的问题是维护不便,大多需要额外的动力装置,因为复轨器仅在机车偶然出现脱轨时才用到,而液压复轨器中的密封原件、液压泵等均需要定期维护,如果每辆机车均配备此装置,每年维护的工作量就很大;②人字形复轨器是利用抬高逼近的原则来使车轮复轨,起复时主要就靠它的二条大筋,逼着轮缘沿复轨器表面斜坡升高并向基本轨靠近,利用校正筋调正车轮方向而达到使脱轨车轮复轨。这种复轨器存在固定困难、客易侧翻现象,有时存在复轨不成功现象,重量一般在75公斤左右;③海参形复轨器与人字形复轨器不同,它是靠滑动来进行复位的,使用时外侧高、内侧低、外侧靠、内侧离。当脱线车轮上到复轨器上端时,利用复轨器顶部斜面,使车轮下滑,从而达到起复的目的。这种复轨器拉复时,一定要慢,因为它的滑动距离很短,拉的快了很容易越过去,如超出了这个范围,就需要添加逼轨器。
当出现重大机车脱轨事故时,以上这些复轨器材,均无法完成复轨任务,只能用大型吊车进行复轨,这种吊车体积庞大,不能在列车上配置,只能在需要时调至事故现场,有时也会存在地形等原因,而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轨时能有效避免轧伤、具有高抗冲击性的新型外侧复轨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外侧复轨器,包括外侧复轨器本体,所述外侧复轨器本体底面中部设置有与铁路枕木相匹配的拱形缺口,底面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安装孔和后端安装孔,所述外侧复轨器本体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火车轨道底部相配合的前端安装卡槽和后端安装卡槽,所述外侧复轨器本体顶部设置有“V”型引导槽;所述外侧复轨器本体两侧设置有多道支撑筋。
所述外侧复轨器本体通过两根卡紧丝、前端安装卡槽和后端安装卡槽固定在火车轨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为防止复轨时脱轨车辆轮沿对复轨器产生轧伤现象,在外侧复轨器本体顶部设置有“V”型引导槽,有效防止了复轨器被轧伤现象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复轨器边缘的抗冲击性能,在外侧复轨器本体两侧设置有多道支撑筋,很好的解决了由于复轨器强度低、无法承受列车复轨时产生冲击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了复轨的成功率,极具有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主视图;
图4为图1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参见图1~图5,图中,各序号所表示的部位为:1---“V”型引导槽,2---外侧复轨器本体,3---前端安装卡槽,4---前端安装孔,5---支撑筋,6---拱形缺口,7---后端安装孔,8---后端安装卡槽,9---工艺孔,10---火车轨道,11---铁路枕木,12---脱轨车轮,13---卡紧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广瑞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广瑞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55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