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条码读取器的组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6154.5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5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松;张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技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洁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码 读取器 组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一种条码读取器有关,特别是与一种用以读取一维条码的条码读取器的组装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条码技术是在电脑应用和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邮政、图书管理、仓储、工业生产程序控制、交通等领域,在当今的自动识别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解读条码,则需要使用条码读取器。已知的条码读取器1如图1所示,条码读取器1自身的光源2发出的光线,经由一光学纤维管3传递至一扫描系统4。扫描系统4可能包含扩散镜、聚光棒或反光镜等光学零件,用以将光源2发出的光线转换成一平直的带状光束,以照射条码。光电转换器5接受被条码反射的光线,将反射光线的明暗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通过电线6传递至一解读判定电路7。依此,而得到商品的价格、库存、生产日期等信息。
一般而言,为了得到较远的可读取距离,条码读取器的体积及其内部的零件通常较大以提供较高亮度的光束。然而,为了产生高亮度的光束,已知条码读取器1大多采用灯泡式发光二极体或激光光源作为其光源2,因而其耗电量难以降低。为了增加可读取的距离,已知条码读取器1的扫描系统4中的光学零件的体积通常难以缩小,而且扫描系统4与条码之间的距离、光电转换器5与条码之间的距离均难以缩短,并且其零件多且生产方式较复杂。
有鉴于此,如何使条码读取器的体积缩小、简化其零件、使其零件可回收重复使用并且容易拆解,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欲改进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零件简易的条码读取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拆解使零件可回收重复使用的条码读取器的组装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条码读取器的组装结构,其包括一壳体、一解码电路板、至少两第一螺丝、一感光元件、至少两照明模块、一光学模块、一上盖、及至少两第二螺丝。壳体内部具有两分别设置于壳体内相对侧的容置空间及一位于两容置空间之间的卡槽,壳体具有一底表面,底表面具有多个第一插槽。解码电路板设置于底表面的外侧的下方并平行于底表面,解码电路板具有两个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分别位于相对容置空间的下方。两第一螺丝分别锁合于第一螺孔以固定壳体及解码电路板。感光元件在解码电路板锁合于壳体后装设于壳体内部的第一插槽且大约垂直于解码电路板,感光元件具有多个半球型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分别对应于解码电路板的第一铜片。两照明模块分别装设于壳体内的两容置空间,每一照明模块包括一散光镜片及一光源,光源背对感光元件,且散光镜片设置于光源的对面。光学模块设置于卡槽内及两散光镜片之间,光学模块包括两成像透镜,且两成像透镜为相互对称结合。上盖覆盖于壳体的上方并具有两个第二螺孔,第二螺孔位于相对卡槽的上方。两第二螺丝分别锁合于第二螺孔以固定壳体及上盖。
在一实施例中,解码电路板电性连接该感光元件,且该解码电路板具有位于其表面的多个第一铜片及多个第二铜片,这些第一铜片面对该感光元件,而这些第二铜片面对该光学模块的光源。
在一实施例中,感光元件以焊锡的方式电性连接于解码电路板。
在一实施例中,光源以焊锡的方式电性连接于解码电路板。
在一实施例中,光源为一表面粘着型红光发光二极体。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的条码读取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条码读取器的组装结构。
图3~7为条码读取器的组装顺序。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利的解码电路板及感光元件焊接点示意图。
【符号说明】
壳体10
底表面11
容置空间12a、12b
第一插槽13
卡槽14
第二插槽15
解码电路板20
第一螺丝22a、22b
第一螺孔24a、24b
第一铜片26
感光元件30
第一凹槽36
照明模块40a、40b
光源42a、42b
散光镜片44a、44b
光学模块50
成像透镜52a、52b
上盖60
第二螺丝62a、62b
第二螺孔64a、64b。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技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欣技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61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外电力屏柜温湿度控制装置
- 下一篇:轨道交通制动控制装置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