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6230.2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4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彬;林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触控显示装置是将触控面板内嵌(in-cell)或外挂(on-cell)于显示面板上,以使触控显示装置具有触控感测以及显示的功能。图1A绘示为现有一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1B绘示图1A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与图1B,显示面板20是由较大尺寸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2、较小尺寸的彩色滤光基板24以及夹设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2与彩色滤光基板24之间的显示介质层26所组成。以外挂式的触控显示面板10来说,其触控元件层30通常是设置在显示面板20较小尺寸的彩色滤光基板24上,因此触控元件层30的布线空间直接受到彩色滤光基板24的尺寸限制。此外,触控元件层30及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2上的主动元件层22a分别与设置于彩色滤光基板24上及主动元件阵列基板22上的软性电路板40a、40b电连接。
目前为了美观上的需求,显示面板20大多诉求能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因此形成窄边框技术发展趋势。为了配合显示面板20的窄边框设计需求,触控面板也因应有窄边框的设计需求,而使得触控元件层30的周边线路32在有限的彩色滤光基板24上的布局空间相对更加变小。因此,在相同元件数量的布局下,如图1A所示,其触控元件层30的周边线路32必须以直线的方式延伸至彩色滤光基板24的边缘,而后再与尺寸大小可同时接合这些周边线路32的软性电路板40a电连接。
由于周边线路32是以直线的方式来延伸,因此其所需搭配的软性电路板40a的宽度W也较大,即软性电路板40a的尺寸至少必须大于等于周边线路32的分布宽度。如此一来,触控显示面板10所需的成本也较高。此外,由于接合软性电路板40a与触控元件层30的周边线路32的机台具有其接合宽度的限制,因此较大尺寸的软性电路板40a也可能无法通过此机台进行接合,进而增加接合的困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触控元件层外挂(on-cell)于显示面板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触控元件层、第一软性电路板以及第二软性电路板。显示面板包括彩色滤光基板、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以及显示介质层。主动元件阵列基板配置于彩色滤光基板的上方。显示介质层配置于彩色滤光基板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之间。触控元件层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第一软性电路板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一侧的边缘上且电连接触控元件层。第二软性电路板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另一侧的边缘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彩色滤光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与位于第一基板上的彩色滤光层,而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包括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二基板上的主动元件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软性电路板电连接主动元件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基板的尺寸大于第一基板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软性电路板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外型轮廓内具有连接边,且连接边的长度小于所对应的边缘的长度的2/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元件层包括:多条第一感测串列、多条第二感测串列以及多条传输线路。每一第一感测串列沿第一方向延伸。每一第二感测串列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与第二方向交错,且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电性绝缘。传输线路配置于第二基板的周边,且每一传输线路连接至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中的其中之一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传输线路为多个扇入(fan-in)导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软性电路板的连接边具有65~135个接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软性电路板具有尾端,且尾端具有4~10个接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更包括驱动芯片。驱动芯片配置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且与第二软性电路板位于同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基于上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触控元件层是配置于显示面板具有较大尺寸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因此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相较于彩色滤光基板可提供较大的布线空间。此外,由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上的布线空间较大,因此触控元件层可通过此布线空间来调整元件(即传输线路)的配置,以使第一软性电路板的尺寸无须太大即可与触控元件层相接合且电连接。如此一来,可有效降低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且提升接合容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62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