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风挡除雾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6724.0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0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鲍镜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54 | 分类号: | B60S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挡 装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风挡除雾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已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它的使用空间和时间都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人们出现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因此,汽车会在任何气候下被驾驶出行,这也就要求汽车能够适应任何气候环境的使用要求。
汽车后风挡是观察车辆正后方环境的重要窗口,然而在车内外温度和湿度差别较大的时候,后风挡上非常容易有雾气产生,致使驾驶员不能清楚地了解到车辆正后方的环境,这就产生了非常危险的安全隐患。
传统的汽车后风挡去除雾气的方式都是在玻璃内表面贴有电阻丝,当有后风挡玻璃内有雾气附着的时候,通过开启后风挡除雾功能,电阻丝加热后可以把后风挡上的雾气蒸发掉。而这种传统的方式中,电阻丝是局部排列的,使得后风挡玻璃表面受热不均匀,从而造成电阻丝去除雾气的效果也不一致,去除雾气的速度也不快,这都会影响到驾驶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风挡除雾装置及汽车,能够高效快速地去除后风挡上的雾气,确保驾驶员的驾驶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后风挡除雾装置,应用于汽车,包括:
除雾组件,安装在所述汽车内的后风挡玻璃上方的车顶内饰中;
其中,所述除雾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车顶内饰中的风管和与所述风管连接的风机;
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
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连接有风机电源线;
所述风管包括:管体、位于所述管体与所述第一风机连接处的第一进风口以及位于所述管体与所述第二风机连接处的第二进风口,其中,所述管体上具有多个出风孔;
所述除雾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管体内部,用于对所述管体中的空气进行加热的电热丝。
其中,所述电热丝还连接有电热丝电源线。
上述后风挡除雾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风机电源线和所述电热丝电源线连接的控制开关,其中,所述风机与所述电热丝并联,所述风机通过所述风机电源线与所述控制开关串联连接,并与所述汽车电气系统的电源串联连接,所述电热丝通过所述电热丝电源线与所述控制开关串联连接,并与所述汽车的电气系统的电源串联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后风挡玻璃和车顶内饰,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后风挡除雾装置。
所述汽车还包括与所述后风挡除雾装置的风机电源线和电热丝电源线连接的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风挡除雾装置是完全独立装配在后风挡上部,当后风挡上产生雾气时,驾驶员打开后风挡除雾装置开关,风机向风管内输送空气,电热丝将风管内的空气快速加热并经由气孔吹到后风挡将雾气蒸发掉,因此,升温速度快,除雾效率高、效果明显,消除了驾驶过程中因无法看清车辆后方情况而带来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后风挡除雾装置制造成本不高,可以作为选装配件加装在任何车型上,适用性强可以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上装配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风挡除雾装置的总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风挡除雾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风挡除雾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风挡除雾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后风挡玻璃,2-除雾组件,201-风机,201a-第一风机,201b-第二风机,202-风机电源线,203-风管,204-管体,205-出风孔,206-第一进风口,207-第二进风口,208-电热丝,209-电热丝电源线,3-车顶内饰,4-控制开关,5-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在车内外温差和湿度差较大时后风挡玻璃上产生的雾气用现有的除雾方式不能快速有效的去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后风挡除雾装置,能够及时有效的去除后风挡玻璃上的雾气,保证了驾驶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后风挡除雾装置,应用于汽车,包括:除雾组件2,安装在所述汽车内的后风挡玻璃1上方的车顶内饰3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67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床电机皮带自张紧结构
- 下一篇:一种导线自动剥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