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6753.7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5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夏皓如;胡庆格;刘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1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接口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很多电子设备都仅具有单一接口,在使用或充电时必须借助转接线才能完成与电脑或电源的连接。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单一接口已经不能满足多样性的应用需求,以智能密码钥匙为例,智能密码钥匙最初仅具有标准USB接口与PC连接。目前液晶KEY、音频KEY、指纹KEY层出不穷,同时伴随着其他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等的广泛应用,单一接口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使电子设备应用领域的扩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目前,市场上有些USB转接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已有的USB转接器存在诸如以下问题:
1、为扩展其应用,USB转接器通常将多个接口置于转接器壳体外部,接口和壳体连接处容易毁坏,同时需将转接器单独携带,使用不便;
2、USB转接器多为硬连接,当与USBKEY连接的外部设备的接口位置与转接器不适应时会造成使用不便或无法使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电子设备扩展外部接口所用USB转接器的接口与壳体连接处易损坏,携带及使用不便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及转接器,所述设备主体具有一个主接口,所述转接器具有一个内部接口和至少一个外部接口;所述转接器的内部接口与所述设备主体的主接口匹配连接;所述转接器的外部接口与所述设备主体的主接口的接口形式不同,且所述转接器的外部接口通过数据线与所述转接器的本体连接。
所述数据线置于所述转接器的本体内部。
所述转接器的外部接口与所述数据线均置于所述转接器的本体内部。
所述转接器的内部接口通过数据线与所述转接器的本体连接。
所述转接器的内部接口通过可置于所述转接器的本体内部的数据线与所述转接器的本体连接。
所述转接器的内部接口通过可置于所述转接器的本体内部的数据线与所述转接器的本体连接,且所述转接器的内部接口置于所述转接器的本体内部。
所述转接器的本体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池或干电池。
所述设备主体为USB KEY、U盘或双界面卡。
所述设备主体的主接口为音频插头,所述转接器的内部接口为音频插孔;或者,所述设备主体的主接口为mini USB插头,所述转接器的内部接口为mini USB插孔;或者,所述设备主体的主接口为标准USB公头,所述转接器的内部接口为标准USB母头;或者,所述设备主体的主接口为Micro USB插头,所述转接器的内部接口为Micro USB插孔;或者,所述设备主体的主接口为音频插孔,所述转接器的内部接口为音频插头;或者,所述设备主体的主接口为mini USB插孔,所述转接器的内部接口为mini USB插头;或者,所述设备主体的主接口为标准USB母头,所述转接器的内部接口为标准USB公头;或者,所述设备主体的主接口为Micro USB插孔,所述转接器的内部接口为Micro USB插头。
所述转接器的外部接口包括标准USB接口、mini USB接口、串口或/和音频插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原有电子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转接器,从而实现了电子设备接口的扩展,同时转接器的外部接口通过数据线与转接器软连接,增加了电子设备使用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的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通过可置于转接器本体内部的数据线,实现了转接器的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以及数据线的集中收纳,避免了接口和壳体连接处容易毁坏的问题,且增强了电子设备使用的便捷性和灵活性;转接器内置的电池可实现对设备主体的供电,增加了对外部大容量电子设备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转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67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避雷针螺杆升降机构
- 下一篇:输变电线路电线接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