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泵用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8635.X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6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利达防爆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5/20;H02K5/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752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泵 用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机,特别涉及一种油泵用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油泵用电机一般为交流异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力拖动装置,其主要由定子、转子和两者之间的气隙构成。使用时,对定子绕组通入交流电源后,产生旋转磁场并切割转子,从而获得转矩。因为交流异步电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过载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现有的交流异步电机大都采用铸铁结构的机座、前端盖和后端盖,由于铸铁结构的壁厚较厚,交流异步电机的重量重,搬运不便,另外较厚的壁厚使得整体的散热效果较差。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对交流异步电机做出了改进,有些还申请了专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方形钢板机座电机[申请号:200720097124.1;授权公告号:CN201075757Y],其包括圆形机壳和用于支撑圆形机壳并与其固定焊接在一起的底座,设置在机壳内的定子、转子,以及设置在与转子相连的转轴的两端的轴承,在圆形机壳的前、后端口上盖有相通的端盖,在圆形机壳的外侧还设置有方形钢板外壳,方形钢板外壳与圆形机壳之间形成冷却风道,在方形钢板外壳的后端口上设置有通风罩,方形钢板外壳的两个侧边固定在底座上,电机用电容器固定在方形钢板外壳的一侧上,电容器的外侧罩有固定在方形钢板外壳上的电容器盒,在电容器盒内还设置有固定在方形钢板外壳上的接线端子。
上述的方形钢板机座电机通过钢板制成圆形电机机壳和方形钢板外壳,方形钢板外壳与圆形机壳之间形成冷却风道,这样结构强度高并提高了一定的散热效果,但是结构设计并不理想,方形钢板外壳增加了制造成本,散热也仅仅是电机外部散热,散热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进行内部降温散热的油泵用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油泵用电机,包括机座,所述的机座两端分别固连有前端盖和后端盖,一根转轴穿过前端盖且转轴的内端设于后端盖上,所述的机座内安装有定子,所述的转轴上安装有位于定子内侧的转子,所述的机座侧部或后端盖上设有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油泵用电机上设有使油泵用的冷却油进入机座内的进油结构,所述的前端盖或后端盖或机座上开设有与机座内部相连通的出油孔。
本油泵用电机运转时,不断有供油泵用的冷却油从进油结构进入机座内,然后从出油孔排出,如此循环,这样冷却油对机座内部进行冷却散热,降低了本油泵用电机的运行温度,散热效果好。
在上述的一种油泵用电机中,所述的前端盖和转轴之间固定有轴承一,所述的前端盖固连有将轴承一的外圈压紧的定位板,所述的后端盖内壁焊接有呈筒状的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和转轴之间固定有轴承二。轴承一和轴承二的设置保证转轴工作过程顺畅,并延长了转轴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一种油泵用电机中,所述的轴承一和轴承二均为开式轴承,所述的进油结构包括定位板内端和转轴之间的进油间隙一、前端盖和转轴之间的进油间隙二,所述的转轴上开设有与进油间隙二相连通的进油孔一,转轴上还开设有将进油孔一和安装座连通的进油孔二,所述的出油孔位于前端盖上。
本油泵用电机运转时,油泵用的冷却油从进油间隙一进入至轴承一处,之后冷却油从轴承一外圈和内圈之间的间隙流至进油间隙二,然后冷却油流入转轴的进油孔一内,再流经进油孔二进入安装座,接着冷却油从轴承二外圈和内圈之间的间隙流至机座内,直至将机座内部充满再从出油孔排出,如此循环,这样有效对机座内部进行冷却散热,降低了运转温度,散热效果好。
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油泵用电机中,所述的进油结构包括前端盖上开设有的与机座内部相连通的进油孔,所述的出油孔位于前端盖上。供油泵冷却用的冷却油从进油孔进入至机座内部,之后冷却油充满机座内部,对机座内的定子、转子和转轴处进行冷却,然后冷却油从出油孔排出,这样本油泵用电机引入冷却油对其内部直接冷却,降低了运行温度,散热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利达防爆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利达防爆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86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伺服电机中的编码器固定结构
- 下一篇:高压输入DC-DC电源启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