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轮胎自动充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8759.8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8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翁文绪;曹洪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文绪 |
主分类号: | B60C23/10 | 分类号: | B60C2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刘海军;杨建新 |
地址: | 4411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轮胎 自动 充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轮胎配件,特别是一种汽车轮胎自动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汽车配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众所周知,汽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由于充气口密闭性的原因,会产生漏气现象,当汽车轮胎内压力不足时,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定期检查汽车轮胎内的气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能够使汽车内的气压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那么就会省去检查轮胎气压的烦恼,而现有技术中没有这种保持汽车轮胎内气压的配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缺少保持汽车轮胎内气压的配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汽车轮胎自动充气装置,其通过特殊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自动对汽车轮胎进行充气。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轮胎自动充气装置,自动充气装置包括外筒、活塞、压力调节弹簧和第一压力调节盖,外筒内底部四周设有用于与汽车轮胎气嘴连接的内螺纹,外筒内底部中间固定设有一个气门针顶杆,活塞设置在外筒内,活塞呈空心状,活塞中间为通气孔,活塞上方、下方和中间位置分别与外筒内部相接触,将外筒内分成四个不同的气压区域,分别为第一气压区域、第二气压区域、第三气压区域和第四气压区域,活塞底部设有第一单向阀,外筒上对应于第三气压区域位置处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第二单向阀,压力调节弹簧设置在活塞顶部,压力调节弹簧一端抵住活塞顶部,另一端抵住第一压力调节盖,第一压力调节盖安装在外筒顶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外筒侧壁上对应于第二气压区域位置处开设有气压平衡孔。
所述的气压平衡孔设有一个以上。
所述的气压平衡孔设有两个,两个气压平衡孔对称设置。
所述的第二单向阀外侧安装有第二压力调节盖。
所述的第二压力调节盖上设有防虫、防泥沙滤网。
所述的外筒顶部设有内螺纹,第一压力调节盖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外筒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第一压力调节盖上开有长方形的通孔。
所述的进气口设有一个以上。
所述的进气口设有两个,两个进气口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自动对汽车轮胎进行充气,维持汽车轮胎内的气压,以保证汽车运行安全,且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调节汽车轮胎内气压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汽车车型的要求。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筒,2-第一压力调节盖,3-气压平衡孔,4-第二压力调节盖,5-压力调节弹簧,6-活塞,7-第一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9-第三密封圈,10-第一单向阀,11-第一复位弹簧,12-第二单向阀,13-第二复位弹簧,14-气门针顶杆,15-通气孔,16-进气孔,17-支撑板,18-滤网,19-第一通孔,20-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请结合参看附图1至附图4,本实用新型主体为一个外筒1,外筒1呈筒状,外筒1内底部四周设有内螺纹,用于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轮胎的气嘴上,外筒1内底部中间固定设有一个气门针顶杆14,气门针顶杆14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7上,支撑板17上下相互连通。外筒1内部设有活塞6,本实施例中,活塞6横截面呈“工”字形,活塞6上方套装有第一密封圈7,活塞6下方套装有第二密封圈8,活塞6中间位置套装有第三密封圈9,各个密封圈分别与外筒1内侧壁相密封接触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其中第一密封圈7下方定义为第一气压区域,第一密封圈7与第三密封圈9之间定义为第二气压区域,第二密封圈8与第三密封圈9之间定义为第三气压区域,第二密封圈8上方为第四气压区域。
本实施例中,活塞6呈空心状,活塞6中间为通气孔15,活塞6底部设有第一单向阀10,第一单向阀10可堵住通气孔15,第一单向阀10底部套装有第一复位弹簧11,第一复位弹簧11一端抵住第一单向阀10,另一端抵住活塞6底部,活塞6侧边与通气孔15连通设置有进气孔16,进气孔16设置有一个以上,活塞6底部设有第二通孔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文绪,未经翁文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87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车载定位实验装置
- 下一篇:乐器的光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