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9798.X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姚雪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座椅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总成作为汽车内饰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驾驶员及乘客的安全性及舒适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参见图1、图2、图3和图6,现有的汽车座椅,通常包括靠背骨架11、腰托12、固定于所述靠背骨架11的腰托调节机构13、腰托调节手轮14,以及侧面安全气囊15。通常,侧面安全气囊15收纳于安全气囊袋体内,并通过安装支架在靠背骨架11上。当安全气囊15的气体发生器在接收到碰撞信号时,弹出气囊以对驾驶员的胸部、骨盆形成保护。限于市场及成本控制要求,腰托调节机构13通过腰托调节手轮14手动进行调节。然而,现有的靠背骨架11通常为管材焊接骨架,成本较低,但不易增加更多的功能。腰托调节机构13及腰托调节手轮14通过支架焊接在靠背骨架11右侧的侧板上,侧面安全气囊15则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驾驶员左侧。但从人机工程上考虑,驾驶员在腰托调节手轮14时,需用左手进行操作,这不合乎大多数人的操作习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合理配置安全气囊及腰托调节手轮的安装位置,使得腰托调节手轮更便于操作的汽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汽车座椅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包括靠背骨架、腰托、固定于所述靠背骨架的腰托调节机构、腰托调节手轮,以及侧面安全气囊,所述靠背骨架包括位于其上部的靠背主管,以及分别套接所述靠背主管两端部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设置于汽车座椅左侧并与靠背骨架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上开设安装孔,所述腰托调节手轮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开设于所述左侧板的外侧钣金。
优选地,所述靠背主管包括:上横杆、从上横杆两端延伸出的左侧直杆及右侧直杆,所述左侧直杆插接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直杆插接与所述右侧板,所述左侧直杆经截断而长度短于右侧直杆。
优选地,所述左侧板内设置用于加强左侧板连接强度的加强钣金。
优选地,所述加强钣金具有与所述左侧板内侧形状适配的主体部,以及设置于主体部顶部,与所述左侧直杆套接的套接部。
优选地,所述安全气囊的安装支架与所述靠背骨架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汽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在充分利用现有座椅的原有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少数零部件的结构调整,实现将腰托调节手轮及安全气囊均设置于座椅左侧,从而驾驶员可方便地利用右手对腰托调节手轮进行操作调节,得到更好的操作性,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汽车座椅的立体图。
图2为现有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的左侧板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的左侧板的立体图。
图6为现有的汽车座椅其靠背骨架的靠背主管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座椅其靠背骨架的靠背主管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座椅其靠背骨架的左侧板内的钣金安装及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座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见图4和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汽车座椅,包括:靠背骨架21、腰托22、固定于所述靠背骨架21的腰托调节机构23、腰托调节手轮24,以及侧面安全气囊(图中未示出)。所述腰托调节手轮24及安全气囊均设置于座椅左侧。
请参见图4、图5及图7,其中,所述靠背骨架21包括:位于其上部的靠背主管212、分别套接所述靠背主管212两端部的左侧板213和右侧板214,以及连接左侧板213及右侧板214的下端部,沿左右方向直线延伸的下横梁215。
靠背主管212包括:上横杆2121、从上横杆2121两端延伸出的左侧直杆2123及右侧直杆2125。所述左侧直杆2123及右侧直杆2125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靠背主管212为焊接管材。所述左侧直杆2123插接于所述左侧板213,所述右侧直杆2125插接与所述右侧板2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97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笔记本电脑集中充电架
- 下一篇:360度全方位防护型乳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