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用拾震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2688.4 | 申请日: | 2013-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8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赵剑;张广雷;刘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8 | 分类号: | G01V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贺持缓 |
地址: | 2130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用拾震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震动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用拾震传感器。
背景技术
矿井的塌方与局部地壳运动有关,造成事故的较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前期,矿井都会出现人无法感知的小破裂,产生的微小震动,如果能够检测到这些震动,就可以研究震动发生的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治理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目前矿井作业中检测微小震动的仪器为拾震传感器,拾震传感器又叫拾震器,是一种直接拾取地震震动,并将振动转换为符合仪器需要的能量形式的仪器。现有市场上的拾震传感器的接收频率范围以及测量范围垂直速度量程较小,不能满足矿用作业拾取微震的需求。
因此,一种接收频率范围以及测量垂直速度量程大的矿用拾震传感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拾震传感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矿用拾震传感器,该拾震传感器的接收频率范围以及测量垂直速度量程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矿用拾震传感器,包括壳体、电感线圈、电路板和导线,所述电感线圈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并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感线圈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缆线,所述电缆线延伸至所述壳体外。
前述的矿用拾震传感器,其中,还设置有封胶块,所述封胶块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缆线通过所述封胶块延伸至所述壳体外。
前述的矿用拾震传感器,其中,所述电缆线置于所述封胶块里的部分 打有结。
前述的矿用拾震传感器,其中,在所述壳体包括圆筒、线圈堵塞端和电缆堵塞端,所述线圈堵塞端与所述电缆堵塞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圆筒的两端,使所述圆筒内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线圈堵塞端上,所述封胶块固定在所述电缆堵塞端上,在所述电缆堵塞端上设置有可供电缆线延伸至壳体外的孔。
前述的矿用拾震传感器,其中,在所述线圈堵塞端和所述电缆堵塞端上置于所述圆筒内部的部分分别设置有橡胶圈。
前述的矿用拾震传感器,其中,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电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线圈堵塞端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矿用拾震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由于本矿用拾震传感器其核心部件为电感线圈,当矿山震动发生后,震动传递到拾震传感器,引起拾震传感器的电感线圈振动,电感线圈切割磁感线,并通过电缆线将模拟的电压信号输出,因此本拾震传感器较现有的拾震传感器接收频率范围以及测量垂直速度量程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矿用拾震传感器在装配的时候,为了防止因过度拉扯电缆线而导致电缆线从电路板上脱落,或者导致电缆线断开,因此在电缆堵塞端设有封胶块,通过封胶块将电缆线固定在电缆堵塞端,为了封胶块固定电缆线的效果更好,电缆线置于封胶块里的部分打有结。
在本矿用拾震传感器的电缆堵塞端与线圈堵塞端设置有橡胶圈,橡胶圈的设置增强了电缆堵塞端与线圈堵塞端对圆筒的密封程度,使壳体的密封性更高,有效防止水进入拾震传感器内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一种矿用拾震传感器,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用拾震传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矿用拾震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B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矿用拾震传感器的原理图。
其中,
100壳体;101线圈堵塞端;102圆筒;103电缆堵塞端;104孔;
201电感线圈;202电路板;203螺钉;301封胶块;302电缆线;
401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26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污树脂镜片
- 下一篇:一种光伏定位语音引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