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转式飞剪机及其刀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3402.4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9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赵亮;杨建立;姜巍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35/00 | 分类号: | B23D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式飞剪机 及其 刀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剪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回转式飞剪机的刀头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刀头装置的回转式飞剪机。
背景技术
在轧钢生产中,飞剪机是用于横向剪切运动着的轧件,其作用不仅能将钢材切成额定长度,也能实现切头、切尾功能,使轧件端部平整。同时,在生产中如果突然出现突发事故,也需要飞剪机完成碎断的功能,确保生产安全。
轧钢生产中的被轧工件俗称为轧件,飞剪机作用于轧件,将钢材轧制成预定的长度。以线棒材生产线为例,其生产线中有多台飞剪机,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可以使用不同的飞剪机对钢材进行定尺、切头、切尾、碎断等操作。
飞剪机的刀头装置是飞剪机实现剪切的重要部件,包括至少两个上、下设置的刀片,上下刀片相向并同步切入轧件,实现剪切。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刀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常用的刀头装置包括上刀头组件和下刀头组件,上刀头组件和下刀头组件均包括刀头座11、与刀头座11固定连接的刀头12,以及安装在刀头12端部的刀片13。其中,刀头座11与刀头12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也可以通过铸造等方法一体形成;刀片13与刀头12通过螺栓组件14固定连接在一起,其连接面处设有调节垫片15。
如图所示,上刀头组件的剪切面与下刀头组件的剪切面之间的距离为刀头装置的剪刃侧隙,侧隙大小对生产过程中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剪切前,需要预先调整剪刃的侧隙大小。侧隙太小或无侧隙可能会打刀,引起冲击,甚至破坏设备;侧隙过大两刀刃间若夹有钢屑则会产生很大的胀力,产生附加力矩,造成剪切后的工件边部撕裂,影响剪切质量。
为了调节上、下刀头的剪刃侧隙,通常都是通过调节刀头与刀片间的调节垫片15的厚度实现,当剪刃侧隙调整量较大时,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垫片的数量实现,但大部分情况下,回转式飞剪机在使用中,其剪刃侧隙调整量都非常小,甚至不能通过增加或减少一片垫片实现调节。因此,常用的调节方式是利用厚垫片进行打磨,直到其厚度满足侧隙要求为止。
技术人员在使用中发现,这样的调节方式没有可逆性,一旦打磨过度,垫片即作废,需要重新操作,此过程费时费力,调节效率低;同时,此调节过程对操作人员的调节水平依赖性较大,精度也很难保证。因此,如何提高回转式飞剪机刀头装置的调节精度和调节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回转式飞剪机的刀头装置,该刀头装置有效提高了刀头装置侧隙调节的精度和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解决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刀头装置的回转式飞剪机。
本实用新型的刀头装置包括刀头座11、刀头12、刀片13、螺栓组件14、调节组件5、紧固组件7;刀头座11与飞剪机的回转轴固定连接,紧固组件7连接刀头座11和刀头12,刀头座11有凹形槽,刀头12安装于凹形槽内,调节组件5设置在刀头座11的凹形槽中,调节刀头座11和刀头12相对位置,调节组件5的调节方向垂直于剪刀片13的剪切面。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凹槽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凹槽两侧的侧壁均设有所述调节组件。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为旋合于凹槽侧壁上的调节螺栓。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调节螺栓配合使用的锁紧螺母。
优选地,所述凹形槽设于刀头上,所述凹形槽内设有沿调节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刀头座具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动面。
优选地,所述刀头设有长圆孔,所述紧固组件为穿透所述长圆孔的紧固螺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回转式飞剪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刀头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34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