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式搅拌车及其进料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3508.4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8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吕雪军;裴志军;马开富;谢瑞;杨光;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7/14 | 分类号: | B28C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及其 进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搅拌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料斗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该进料斗装置的干式搅拌车。
背景技术
干式搅拌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用于混凝土搅拌处理的特种车辆,而进料斗装置作为干式搅拌车的主要物料输入装置,其工作性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进料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目前现有的干式搅拌车工作过程中,由于其进料斗部分的后围板21与导料筒22间的对接部位通常都有一定的装配倾角,导致其进料过程中物料通过速率较低,物料输送能力较差,且极易在出料口23处形成阻塞,给高效连续的生产作业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现有的进料斗的后围板21与导料筒22形成的物料出口部分的长度较短,无法有效地将水和其他搅拌材料导入搅拌筒内,给相关的生产操作造成不便。
因此,如何使得进料斗装置的物料输送过程更加流畅高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料斗装置,该进料斗装置的物料输送过程较为流畅高效。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进料斗装置的干式搅拌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料斗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后围板,所述后围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后围板上固定设置有前折弯板,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边沿与所述后围板的顶部边沿相平齐,且所述前折弯板与所述后围板间形成可供物料通过的进料口,所述后围板的底端伸出于所述前折弯板的底端并与搅拌筒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后围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衬板。
优选地,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设置有挡料板。
优选地,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条,所述挡料板通过贯穿所述固定条的螺栓固定于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挡料板为皮质件。
优选地,所述前折弯板和所述后围板的顶部边沿处焊接固定有加强圈。
优选地,所述加强圈的两侧分别焊接固定有吊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干式搅拌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上设置有进料斗装置,所述进料斗装置具体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进料斗装置。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料斗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后围板,所述后围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后围板上固定设置有前折弯板,所述前折弯板的顶部边沿与所述后围板的顶部边沿相平齐,且所述前折弯板与所述后围板间形成可供物料通过的进料口,所述后围板的底端伸出于所述前折弯板的底端并与搅拌筒相配合。工作过程中,具有一体式导料结构的所述后围板能够有效提高所述进料斗装置的整体物料输送效率,同时所述后围板的底端伸出于所述前折弯板的底端,能够有效增加所述进料斗装置的结构延展性,提高其物料输送能力及其与搅拌筒间的适配性,且其输送过程中不易出现物料阻塞,从而使其物料输送过程更加流畅高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后围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衬板。工作过程中,所述衬板直接与物料接触,有效避免了因所述后围板主体部分与物料频繁接触而导致的结构磨损,从而使得所述进料斗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得以相应延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进料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进料斗装置的装配结构透视图;
图3为图2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进料斗装置,该进料斗装置的物料输送过程较为流畅高效;同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进料斗装置的干式搅拌车。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进料斗装置的装配结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35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带油缸装置的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墙体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