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钢管制备的多孔减重钢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4036.4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7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庞玉华;高蕾;孙琦;孙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S3/00 | 分类号: | F16S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制备 多孔 减重钢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棒材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钢管制备的多孔减重钢棒。
【背景技术】
近些年,金属多孔材料的研究较为广泛,金属多孔材料制备方法主要有粉末烧结法、添加发泡剂法、固-气共晶反应法、渗流铸造法、卷入气体法和空心球烧结法等。金属多孔材料既有金属的性质,又有孔的性质,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例如,密度低、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通透性好、一定的减重量和孔隙率,同时保证良好的力学性能。一般来说当密度减小时,多孔金属的力学性能将急速下降,其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屈服应力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呈指数函数降低。多孔金属力学性能随孔隙率变化的特性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比如很多结构材料,要求重量轻,同时还要强度高,一般的多孔材料无法满足。例如多孔铝的抗拉强度只有铝的1/100左右,比强度约为铝的1/10。对于铁的多孔材料孔隙率一般为3~30%,屈服强度范围为70~200MPa,抗拉强度范围为150~320MPa,并且随着孔隙率升高强度逐渐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金属多孔材料随着孔隙率升高而抗拉强度逐渐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钢管制备的多孔减重钢棒,该钢棒不仅具有普通金属多孔材料的特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抗拉强度,并达到一定的减重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钢管制备的多孔减重钢棒,包括钢质基管、若干钢管和基管端盖;所述钢质基管至少有一个开口端;所述若干钢管设置于钢质基管内部,相邻钢管之间、钢管与钢质基管之间通过冶金结合相连接;所述基管端盖安装于钢质基管的开口端,将若干钢管封闭于钢质基管内。
优选地,所述基管端盖通过螺纹与钢质基管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基管端盖设有若干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钢质基管的外径为:27.5~41.7mm,壁厚为:3~5mm;所述钢管的壁厚为:1~2mm。
优选地,钢质基管上与开口端相对的另一端封闭。
优选地,所述钢管的材质为结构钢。
优选地,所述钢管的材质为优质结构钢。
优选地,该多孔减重钢棒的孔隙率为20~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钢管制备的多孔减重钢棒,通过在钢质基管中内置若干钢管,使钢管之间、钢管与钢质基管之间通过冶金结合相连接;使得多孔减重钢棒抗拉强度高,并具有一定的减重效果,孔隙率达到20~35%,减重为5~15%,挤压态抗拉强度为200~300MPa。该复合钢棒可用于结构用材料中,既要求强度,又要求重量轻的场合,比如油田上用的抽油杆、冶金机械、石油化工、能源环保和国防军工等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钢管制备的多孔减重钢棒的复合坯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所制备的多孔减重钢棒某一处孔隙金相图;
图4为实施例所制备的多孔减重钢棒负荷-应变曲线。
其中,1、钢质基管;2、钢管;3、基管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钢管制备的多孔减重钢棒,包括钢质基管1、若干个钢管2和基管端盖3;所述钢质基管1至少有一个开口端;所述若干个钢管2设置于钢质基管1内部,并通过冶金结合与钢质基管1相连接;所述基管端盖3用于密封钢质基管1的开口端,通过螺纹与钢质基管1相连接。所述钢质基管1的外径为:Ф30~50mm,壁厚为:3~5mm,所述钢管2的外径为:Ф3~6mm,壁厚为:1~2mm。
本实施例优选钢质基管1一端封闭,一端开口。钢质基管封闭的一端外周设有倒角,方便烧结后挤压成型。基管端盖3上设有通气孔,用于烧结时惰性气体进入钢质基座1内,防止钢管2氧化。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用钢管制备的多孔减重钢棒进一步了解,现对其具体制备方法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路。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钢管制备的多孔减重钢棒,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40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