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安装及勘察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4554.6 | 申请日: | 2013-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8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贺明鸣;辛智卿;桂满海;施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季申清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安装 勘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洋地质勘探船,具体来说,是一种多功能安装及勘察船。
背景技术
能源是当今世界经济不可缺少的要素,而陆地能源在一直的消耗下逐渐枯竭,根据调查测算得出,海底储藏着世界上28%的石油和37%的天然气,还有足够人类本世纪消耗的可燃冰和其他金属矿产。然而海底油田开发从最初的勘探到最后的油井恢复,需要经历勘探、发现、储集层划分、设备安装、初级生产、再度开采等过程。其中海洋工程地理和地质勘察是海底油井开发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目的是为了确认潜在的人为危险、自然灾害及影响工程进展的因素,以便确定海底开采位置和管道建设、调节对生物群落潜在的影响、判断海底及地基的条件。
现在的海底地形地貌和地质勘察任务一般都是通过海洋工程勘察船完成。现有的海洋工程勘察船,往往只有单一的功能,即利用船上安装的井架和一套钻井设备,下接钻杆、钻头和取心工具,钻入海底泥线以下,在取心工具中心形成岩心,钻到一定深度之后,然后收回钻杆等工具,岩心也随之收回到船上,从而得到岩心。勘察船一般需在物探船完成对海底地形地貌和海底岩层分布情况调查之后,才能针对某些可能开发油田的地点进行地质勘探,以获得地质信息,为后期油田建设提供依据。物探船随船携带并安装有地球物理探测设备,对海底进行地震勘探,得到海底地质构造,推断岩体物性,勘察海底资源。油田建设时需要将很多大型设备安装到海底,这需要海洋工程起重船来完成。起重船安装有大型海洋工程起重机,能进行海上吊装作业。
现有的勘察船、物探船和起重船都功能单一,用途有限。以现有技术要实现海洋地质勘察,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和海洋工程结构物安装需要三艘船只才能实现,建造成本、维护成本和使用成本都相当高。海洋油气开发有向深海进军的趋势,油田离港口距离很远,船只的往来港口和工作区域之间,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并消耗大量燃油。导致运行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较低。
关于为何不建造既具有勘探功能,又具有起重功能的多功能勘探船,究其具体原因,主要是船体的稳性不足,难以达到安全要求。稳性分为完整稳性和破舱稳性。完整稳性为船舶在未破损的情况下,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船舶发生倾斜,当外力消除后船舶还具有恢复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破舱稳性为船舶破舱进水后所剩余的稳性。完整稳性相对较易满足,主要难点为满足破舱稳性,船宽越宽、重心越低,稳性越好。但船宽太宽将直接导致船舶阻力加大,从而降低船舶航速,所以不能无限制的扩大船宽。在船宽一定的情况下,控制重心高度,将对船舶稳性的保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同时具有勘探和起重功能的船必须同时配备井架和起重机,二者高度、重心均较高,船体破舱稳性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海洋地质勘探船,物探船,起重船均功能单一,当海洋作业时,需要对海底形貌进行物理勘探,又需要进行海洋钻探作业,同时往往还需要进行海洋大型结构件的安装,此时,往往需要多船合作作业,导致运行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较低。
要实现同时装备井架、起重机等重心较高的设备,必须提高船体的破舱稳性,本实用新型着眼于提高船体的稳性。
以下先简要介绍船体内底与外底之间的结构的相关背景技术。参见图1,现有的船体,其外底和内底之间会设有下压载水舱,通过控制进水量调节船体的重心,空载情况下船体的吃水深度基本就靠压载水舱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安装及勘察船,包括船体,设船艉到船艏方向为X向,左舷到右舷方向为Y向,竖直向上方向为Z向;所述船体的主甲板上沿X向依次设有A型吊装架1,海洋工程起重机2,井架3;所述A型吊装架设置于船艉,包括船体两侧各一个承重臂,两个承重臂上端通过横梁连接,横梁上设有定滑轮101,所述定滑轮101上设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A形吊装架绞车连接,另一端设有吊钩,承重臂中部各与一个伸缩臂的上端铰接,所述承重臂与伸缩臂各自与船体甲板铰接,且同步转动,其转动圆周面与水平面垂直,且与X向平行;所述起重机2与其绞车分别设置在船体两舷的位置;起重机绞车布置在主甲板以下,钢丝绳穿过主甲板;船体内底与外底之间与两舷位置对应处设有多个空舱,两舷内侧设有多个下压载水舱;所述两舷对应的空舱通过连通通道进行连通;所述船体的船底部位还设有换能器舱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45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