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植物生长LED灯的电源切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6702.8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7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陈哲华;李春涛;汤超群;阚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旭田光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2 | 分类号: | H02J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寇兰英 |
地址: | 712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植物 生长 led 电源 切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生长LED灯的电源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植物生长LED灯的电源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植物工厂内通常使用LED灯为待培育植物提供光源,而LED灯通常采用直流电源进行供电。在各种为LED灯提供电能的直流电源中,蓄电池因为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的特点,广泛使用于小型植物工厂。但是,当蓄电池的电能耗尽时,就会使LED灯失去电能供应,这就需要时刻关注蓄电池的电能储备情况,从而增加了额外的人工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于植物生长LED灯的电源切换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蓄电池电能即将耗尽时,进行电源切换。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适用于植物生长LED灯的电源切换装置,包括:蓄电池、整流器、DC/DC转换器、转换型继电器、工控机、用于为待培育植物提供红光光源的第1组红光LED灯至第N组LED灯、以及用于为待培育植物提供蓝光光源的第1组蓝光LED灯至第M组LED灯,N和M均为大于1的自然数,N=9M;每组红光LED灯由3个红光LED灯串接而成,每组蓝光LED灯由3个蓝光LED灯串接而成;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整流器的输出端,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设置有电压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工控机的I/O接口;所述工控机电连接转换型继电器的控制端;所述转换型继电器的辅助开关具有两个进线端和一个出线端,其中,第一进线端电连接蓄电池,第二进线端电连接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出线端分别电连接第1组红光LED灯至第N组红光LED灯以及第1组蓝光LED灯至第M组蓝光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一种适用于植物生长LED灯的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转换型继电器的出线端,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电连接第1组红光LED灯至第N组红光LED灯以及第1组蓝光LED灯至第M组蓝光LED灯。
所述一种适用于植物生长LED灯的电源切换装置,还包括语音芯片和扬声器,所述工控机通过语音芯片电连接扬声器。
所述蓄电池的标称电压为12V;所述整流器的输出电压为36V,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为12V。
所述电压传感器为数字量输出电压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在蓄电池电能即将耗尽时,进行电源切换;从而保证了LED灯补光灯的正常工作,保证了植物的光照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植物生长LED灯的电源切换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红光LED灯和蓝光LED灯为待培育植物进行补光。在该适用于植物生长LED灯的电源切换装置中,共设置有N组红光LED灯(第1组红光LED灯至第N组红光LED灯)以及M组蓝光LED灯(第1组蓝光LED灯至第N组蓝光LED灯);N和M均为大于1的自然数。为了便于电源供应,每组红光LED灯由3个相同规格的红光LED灯串接而成,每组蓝光LED灯有3个相同规格的蓝光LED灯串接而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红光LED灯或每个蓝光LED灯的额定电压为4V,这样,将外部直流电源电连接连接每组红光LED灯或每组蓝光LED灯之后,只要外部直流电源能提供12V的工作电压即可,例如,选择标称电压为12V的蓄电池。为了提高待培育植物的光吸收效率,将红光LED灯的个数与蓝光LED灯的个数之比设置为9:1,即N=9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旭田光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旭田光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67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摩托车后尾灯
- 下一篇:一种新型垂直连续铸造无铅铜基合金管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