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漏缆检测电路及漏缆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6779.5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6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向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COMLAB(北京)通信系统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100049 北京市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电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信号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缆检测电路及漏缆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铁路信号在隧道中传输需要依靠泄漏电缆,通过深入调研,泄漏电缆、天馈线等无源部件的故障占整个射频无线系统问题的50%以上,泄漏电缆的性能对铁路信号安全传输有很重要的影响。
现有类似设备中,CGI-GR-VSWR-M检测模块采用了直接检测通信信号驻波比的方式进行检测,即用耦合器从直放站下行信号中采集信号,并计算其驻波比,以确定漏缆状态。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一旦未加通信信号或检测不到基站信号时,即不能进行检测回波信号,并且该检测模块还需要额外配备采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漏缆检测电路及漏缆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在未加通信信号或检测不到基站信号时,即不能进行检测回波信号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漏缆检测电路,包括:
生成第一频率信号的第一信号生成器和第一定向耦合器和第二定向耦合器;
其中,
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接收远端机生成的第二频率信号;
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将所述第一频率信号和所述第二频率信号耦合后发送给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
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将来自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的耦合信号通 过收发端口发送出去,并通过所述收发端口接收返回的回波信号,将所述回波信号发送给网管中心的处理器进行检测。
所述第一信号生成器在单片机中实现。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信号收发芯片,串联在所述单片机和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之间;
所述单片机生成的第一频率信号经过所述第一信号收发芯片被发送给所述第一定向耦合器。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信号收发芯片,串联在所述单片机和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之间;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将发送给所述网管中心的处理器的所述回波信号经所述第二信号收发芯片发送给所述单片机,再由所述单片机发送给所述网络管理中心的处理器进行检测。
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信号为868MHz;所述第二频率信号为930MHz。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漏缆检测系统,包括:所述漏缆检测电路和所述远端机;
所述远端机接收所述单片机发送给所述网络管理中心的处理器的所述回波信号,再由所述远端机将所述回波信号发送给所述网络管理中心的处理器进行处理。
进一步,还包括:漏缆;
所述漏缆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发送的所述耦合信号,并且产生所述回波信号返回给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
所述第二定向耦合器和所述漏缆通过1/2馈线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远端机通过1/2馈线向所述第一耦合器发送第二频率信号;
所述网络管理中心的处理器带有信号数据处理软件;
所述远端机和所述网络管理中心的处理器通过无线网络传递所述回波信号。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漏缆检测电路及漏缆检测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漏缆检测电路提供检测信号,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检测回波信号。
2、直接接在现有的远端机上,不需要额外配备采集设备。
说明书附图
图1为用于漏缆检测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2为用于漏缆检测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漏缆检测系统结构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逻辑的、逻辑顺序的以及其它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步骤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漏缆检测电路2,包括
生成第一频率信号的第一信号生成器和第一定向耦合器U1和第二定向耦合器U2;
第一定向耦合器U1和第二定向耦合器U2均包括四个端口,分别为输入端、直通端、耦合端和隔离端。
第一信号生成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定向耦合器U1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定向耦合器U1的耦合端与第二定向耦合器U2的隔离端相连;
第一定向耦合器U1的隔离端接远端机2生成的第二频率信号;
第二定向耦合器U2的耦合端接漏缆3;
第一定向耦合器U1和第二定向耦合器U2的输出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OMLAB(北京)通信系统设备有限公司,未经COMLAB(北京)通信系统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67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汽发生器、清洗系统和吸油烟机
- 下一篇:全自动免操作点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