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焦炉加热专用测温热电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9236.9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6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罗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迪洋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112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炉 加热 专用 测温 热电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电偶,尤其是涉及一种焦炉加热专用测温热电偶。
背景技术
大家所熟悉的焦炉炉膛是由30~50组碳化室和燃烧室交替配置而成,其燃烧室的温度在早些年是采用光学高温计、辐射温度计等光学式温度计在燃烧室上部特定位置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只能依次序测定各燃烧室的温度,而不能同时测量各燃烧室的温度,测量误差较大,所求出的炉膛平均温度不准确。目前,基本上都使用热电偶温度计连续直接测量燃烧室内的温度,但是目前使用的热电偶都存在如下不足:一是热电偶内的卡套上直接设置过丝孔,内芯陶瓷纤维和偶丝穿过该过丝孔,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振动、高温等会使卡套失去固定保护内芯陶瓷纤维和偶丝的作用,导致偶丝在使用时受力,最终断裂。二是缆线的密封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偶丝安装可靠、缆线密封效果好的焦炉加热专用测温热电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焦炉加热专用测温热电偶,包括接线盒、卡套、连接头、内芯陶瓷纤维和偶丝,其中所述连接头连接在所述接线盒下部,该连接头沿轴向开有上大下小的台阶通孔,在该台阶通孔的台阶上装有所述卡套,其要点是:在所述卡套上开有贯穿该卡套两端面的条形卡槽,且所述条形卡槽一端贯穿所述卡套的侧壁,在所述条形卡槽的两侧壁上设置有正对的弧形过丝槽,所述内芯陶瓷纤维和偶丝穿过所述过丝槽并卡在该过丝槽中。采用以上结构,卡套上设置有条形卡槽,故而条形卡槽两侧壁上正对的过丝槽能够组成过丝孔,从而能够将内芯陶瓷纤维和偶丝卡住,防止内芯陶瓷纤维和偶丝现场使用时抖动,因为条形卡槽的存在,使得卡套具有弹性,在内芯陶瓷纤维和偶丝的作用下,卡套向外膨胀,故而卡套外壁紧贴所述台阶通孔的内壁;以上结构能够同时实现偶丝和内芯陶瓷纤维的可靠安装,提高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内芯陶瓷纤维及偶丝更加可靠的固定,所述卡套为圆柱形内结构,即是该卡套为圆柱形开孔开槽结构,且在台阶通孔的深度大于卡套厚度于1倍卡套厚度,且卡套与台阶通孔是紧配合,当使用时温度升高卡套膨胀而内孔变小,故而与内芯陶瓷纤维配合紧密安全可靠。
所述接线盒上开有缆线孔,该缆线孔外接有穿线螺套,在该穿线螺套内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垫圈和穿线螺栓,所述穿线螺栓与所述穿线螺套螺纹连接,该穿线螺栓内端抵紧所述垫圈,外端位于所述穿线螺套外。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很好的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密封,防止外物进入接线盒造成接线盒的损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精度。
在所述缆线孔和穿线螺套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新颖,通过对卡套等的创新设计,使得内芯陶瓷纤维和偶丝的安装更加可靠,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偶丝在现场使用时抖动,同时提高了缆线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具有成本低、易于实现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卡套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焦炉加热专用测温热电偶,由接线盒1、卡套2、第一定位圈3、紧固螺母4、连接头5、刚玉管6、外陶瓷纤维网7、连接管8、密封剂9、定位圈10、第一螺钉11、压圈12、内芯陶瓷纤维13、偶丝14、沉头螺钉15、法兰16、穿线螺栓17、穿线螺套18、垫圈19、第一密封圈20和第二密封圈21等组成,其中接线盒1、第一定位圈3、紧固螺母4、连接头5、刚玉管6、外陶瓷纤维网7、连接管8、密封剂9、第一螺钉11、压圈12、偶丝14和沉头螺钉15的结构以及之间的连接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不同的是:上述连接头5连接在所述接线盒1下部,该连接头5沿轴向开有上大下小的台阶通孔5a,在该台阶通孔5a的台阶上装有所述卡套2,在所述卡套2上开有贯穿该卡套2两端面的条形卡槽2a,且所述条形卡槽2a一端贯穿所述卡套2的侧壁,在所述条形卡槽2b的两侧壁上设置有正对的弧形过丝槽2b,正对的过丝槽2b组成过丝孔,内芯陶瓷纤维13和偶丝14穿过所述过丝槽2b并卡在该过丝槽2b中。
请参见图3和图4:所述卡套2为圆柱形结构。
请参见图1:所述接线盒1上开有缆线孔1a,该缆线孔1a外接有穿线螺套18,在该穿线螺套18内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0、垫圈19和穿线螺栓17,所述穿线螺栓17与所述穿线螺套18螺纹连接,该穿线螺栓17内端抵紧所述垫圈19,外端位于所述穿线螺套18外,在所述缆线孔1a和穿线螺套18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迪洋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迪洋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92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