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储冰槽的醒酒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9346.5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6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轻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J43/00 | 分类号: | A47J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35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储冰槽 醒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酒具;尤其涉及一种使葡萄酒与空气充分接触氧化,从而使酒的香气完美释放的醒酒器。
背景技术
巴斯德曾经说过:“一瓶葡萄酒蕴含着比所有书本更多的哲学。”于是,葡萄酒被赋予比所有酒类更多的学问、礼仪以及讲究。
葡萄酒是有生命的,一瓶好的葡萄酒在没有开瓶之前是沉睡着的,当你打开瓶塞后,如同人需要呼吸,葡萄酒也需要跟空气充分的接触呼吸,才能够释放出更迷人,更有层次感的香气,同时也把过重的橡木桶味散发出去,这个过程称为醒酒。
醒酒器是一种饮用葡萄酒时所用的器皿,一般是水晶玻璃制造,作用是让酒与空气充分接触氧化,让酒的香气完美释放。
从古到今,醒酒器不断进化,古代流行的醒酒器有铜质、银质、金质和陶器,醒酒器进入现代以来,共有三代产品,第一代醒酒器的典型特征是上窄下宽,有着修长的瓶颈和宽圆的瓶肚,后来还添加了限制空气流量的漂亮瓶塞;第二代醒酒器有试验室里古怪试瓶的味道,瓶口并非在正中央,而是开在侧上方,瓶子的形状由两个三角形组合而成;第三代醒酒器具有艺术品的味道,与第一代醒酒器样式接近,不同的是底部更加宽大,最宽处直径超过20厘米,瓶口还配有一个玻璃漏斗,方便倒入红酒。今天,人们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添加到醒酒器的设计中,产生了许多造型各异、充满艺术感的醒酒器。
把握好饮用时的温度是葡萄酒品鉴里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温度不适宜可能影响葡萄酒的口感。葡萄酒种类不同,最佳饮用温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红酒的最佳饮用温度是15~18℃,白葡萄酒为8~12℃。为了调控葡萄酒在醒酒过程中的温度,人们设计出带有储冰槽的醒酒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储冰槽的醒酒器,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储冰槽的醒酒器,上面是一个具有瓶塞的醒酒瓶,下面是一个储冰槽,醒酒瓶和储冰槽均为水晶玻璃制造。
一种带有储冰槽的醒酒器,包括瓶塞、瓶体和储冰槽;其特征在于:
1、瓶塞设计为圆台形杯子的形状,瓶塞内壁为圆台形:高3.7cm,上底直径6.45cm,下底直径5.11cm,瓶塞外壁由圆柱和圆台两种形状构成,上部为圆柱形:高2cm,直径6.97cm,下部为圆台形:高2cm,上底直径6.37cm,下底直径5.64cm;
2、瓶体容量850ml(为可使用容量,非装满容量,850ml装入后至瓶肚中部),总高22cm,瓶颈高10.5cm,瓶颈上口径6.9cm,瓶颈下口径6cm,瓶肚最大直径15cm;
3、储冰槽设计为圆台形,高4cm,口径12.1cm,底径21cm,最大直径22c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圆台形储冰槽,一个功能是放置冰块,另一功能是醒酒瓶的底座;作为储冰槽,能够放置较多的冰块,容量设计宽裕;作为底座,稳定性好;
2、瓶肚最大直径15cm,倒入一瓶750ml的葡萄酒,水平面刚好至瓶肚中部,让水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化,达到醒酒的目的;
3、漂亮的瓶塞,具有限制空气流量,从而控制醒酒程度的功能,在冰冻葡萄酒的时候,及时的盖上瓶塞,隔热功能显著;
4、一瓶葡萄酒标准容量为750ml,本实用新型瓶体的使用容量为850ml,容量设计合理;
5、醒酒器首先要保持清洁,使用前必须用热水多次冲洗,本实用新型醒酒器,无论是醒酒瓶还是储冰槽的构型,都考虑到易于清洗的因素;
6、醒酒瓶中的红酒,储冰槽里的冰块,晶莹剔透的水晶玻璃,简洁精致的造型艺术,让你在品尝葡萄酒的同时,感受葡萄酒文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醒酒瓶剖面示意图;
图3是储冰槽剖面示意图;
图4是储冰槽结构示意图;
图5是瓶塞剖面示意图;
图6是瓶塞结构示意图;
其中:1、瓶塞,2、醒酒瓶,3、储冰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带有储冰槽的醒酒器,包括醒酒瓶1、储冰槽2;
如图2所示的醒酒瓶,总高22cm,瓶颈高10.5cm,瓶颈上口径6.9cm,瓶颈下口径6cm,球部最大直径15cm;
如图3所示的储冰槽,高4cm,口径12.1cm,底径21cm,最大直径22cm;
如图4所示的储冰槽构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轻工业学院,未经山东轻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93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蓝相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电极制造方法
- 下一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