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器用安全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1091.6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4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于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海融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005 | 分类号: | H01G4/005;H01G4/33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郑黎明 |
地址: | 31503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器用 安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是电容器用安全膜。
背景技术
薄膜电容器是以金属箔当电极,将其和聚乙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等塑料薄膜,从两端重叠后,卷绕成圆筒状的构造之电容器。金属化薄膜电容即是在聚酯薄膜的表面蒸镀一层金属膜代替金属箔做为电极,因为金属化膜层的厚度远小于金属箔的厚度,因此卷绕后体积也比金属箔式电容体积小很多。金属化膜电容的最大优点是“自愈”特性。所谓自愈特性就是假如薄膜介质由于在某点存在缺陷以及在过电压作用下出现击穿短路,而击穿点的金属化层可在电弧作用下瞬间熔化蒸发而形成一个很小的无金属区,使电容的两个极片重新相互绝缘而仍能继续工作,因此极大提高了电容器工作的可靠性。
现有的薄膜电容器主要发热区域是在外接导线的加厚区和主熔丝,传统的薄膜电容器的主熔丝设置在加厚区上,这使得加厚区与主熔丝的大量热量叠加,使得薄膜电容器容易烧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电容器用安全膜,这种电容器用安全膜能够减少电容器的发热量,以及减少薄膜电容器烧毁的可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电容器用安全膜,包括介质薄膜,所述介质薄膜上镀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加厚区和分隔区,所述加厚区与所述分隔区之间设置有普通区,所述普通区为金属层,所述普通区与所述分隔区之间设置有主熔丝,所述加厚区与所述主熔丝的距离大于30mm。由于加厚区连接外部导线,加厚区的发热量较大,而主熔丝的发热量也很大,原本的主熔丝设置在加厚区上使得两个发热量都较大的部件在一起,这样发热量叠加就更加热,使得电容器易烧毁,将加厚区与主熔丝分开设置,在此之间设置普通区,使得主要发热部件分离,减少局部的散热压力,防止电容器烧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分隔区为T型分隔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六边形的金属层,在有电流通过时,六边形金属层组成的分隔区相对于四边形金属层组成的分隔区电流经过更少的导通口,因此六边形金属层的发热量比四边形金属层小,能够防止电容器烧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电容器用安全膜,包括介质薄膜,所述介质薄膜上镀有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加厚区1和分隔区2,所述加厚区1与所述分隔区2之间设置有普通区4,所述普通区4为金属层,所述普通区4与所述分隔区2之间设置有主熔丝5,所述加厚区1与所述主熔丝5的距离大于30mm。由于加厚区连接外部导线,加厚区的发热量较大,而主熔丝的发热量也很大,原本的主熔丝设置在加厚区上使得两个发热量都较大的部件在一起,这样发热量叠加就更加热,使得电容器易烧毁,将加厚区与主熔丝分开设置,在此之间设置普通区,使得主要发热部件分离,减少局部的散热压力,防止电容器烧毁。所述分隔区2为T型分隔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海融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海融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10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流高压高脉冲薄膜电容器
- 下一篇:大高径比辐射环的取向压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