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吸鱼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1591.X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7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锐;陈勇;贺波;祝小利;于少荣;方瑾艳;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79/00 | 分类号: | A01K7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158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吸鱼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输送鱼类用的真空吸鱼泵。
背景技术
真空式吸鱼泵主要用于大型围网、拖网、舷提网捕捞渔船起鱼和海上过鲜,提高海洋捕捞尤其是远洋渔业捕捞效率30%以上,但目前的真空式吸鱼泵还存在一定问题,即在吸鱼过程中,吸鱼泵会出现鱼水比例失调的现象,即在起鱼时,吸鱼泵吸入的鱼水混合渔获鱼的比例在不到总体积10分之1,严重影响渔获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吸鱼泵。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真空吸鱼泵,包括涡轮,在所述涡轮上分别连通有出鱼管和进鱼管,所述出鱼管口径为10英寸至12英寸。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鱼管的口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出鱼管的口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解决吸鱼泵鱼水比例失调现象,使得吸鱼泵吸入鱼水混合比例达到标准比值,提高渔获效率。鱼水比例合理,提高渔获效率,鱼类选择平均,不会出现太大或太小的渔获,保证渔获质量,保护自然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涡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为涡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箱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7,真空吸鱼泵,包括涡轮1,在涡轮1上分别连通有出鱼管2和进鱼管3,所述进鱼管3包括在一端以法兰方式连接的进鱼端31,所述进鱼端31呈圆台形。所述进鱼管口径为8英寸,所述出鱼管口径为10英寸,出鱼口大于进鱼口,可有效减小吸鱼泵扬程,减小鱼体喷出时的速率,从而减小鱼体与雨水分离器的碰撞强度,减小鱼体损伤。上述吸鱼泵能够有效的获取长度在150-200毫米、体重在1-1.4千克的秋刀鱼、青占鱼等鱼类。
所述涡轮1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叶片12,所述叶片12通过轴14和马达15连接,在所述涡轮1和轴14的连接处设置碳素纤维编织填料16,在所述碳素纤维编织填料16后端设置开口19,在开口19内套设一固定套17,在固定套17后端设置骨架密封圈20,骨架密封圈20用于对轴14和固定套17进行密封,防止在吸鱼泵在抽真空的过程中,气从轴14和固定套17中漏出。
所述固定套17位于骨架密封圈15前端位置设置有O型圈18,O型圈18用于固定套17和开口19之间的密封,防止固定套17和开口19之间气体的渗漏。
当吸鱼泵在长时间未使用后首次使用是,此时碳素纤维编织填料16过渡干燥导,产生收缩,导致在抽真空过程中,大量的气体会从渗漏,由于在碳素纤维编织填料16后端位置具有骨架密封圈20和O型圈18密封,这样在碳素纤维编织填料16不能很好作用的时候,可以由骨架密封圈20和O型圈18起到密封效果,当吸鱼泵在运行过几次后,此时碳素纤维编织填料16已被水浸湿膨胀,具有很好密封效果,骨架密封圈20和O型圈18能起到辅助密封的效果,保证气体不会渗漏。
涡轮1壳体呈圆形,即涡轮壳体内壁均以圆弧过度,因此内壁无棱角,保证鱼在涡轮内部经过时,不会撞击到棱角上,减小鱼体受到的伤害。在涡轮1壳体上端中间位置连通有出鱼管2,出鱼管2和涡轮1壳体连接处50内侧壁采用圆弧过度。保证鱼与水进入出鱼管2时,能够沿着涡轮切线方向甩出,减小在转角处收到的碰撞,进一步减少鱼体因碰撞受到的伤害。
出鱼管2位于和涡轮1连接处上端位置设置有箱体7,在所述箱体7底部内设置单向阀门(附图未显示),在箱体7上设置有可开启关闭的箱门70,所述箱门70包括固定装于箱体7上的门框700和铰接在门框700上的盖板71,在所述盖板71上设置有通孔73,门框700对应于通孔73位置上设置有螺母72,盖板71通过在通孔73中拧设螺母72固定,当需要打开出鱼口箱体对其内部进行清理的时候,只需要拧开螺母72再打开盖板71即可,使用十分的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15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