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海上作业的小型反渗透纯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1649.0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1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钟兴洪;林鸿章;邵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谢敏楠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上 作业 小型 反渗透 纯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小型海水淡化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上作业的小型反渗透纯水机。
背景技术
海水由于盐度过高,不适宜人类直接饮用。要将海水转化为可以直接饮用的淡水,必须运用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已建或在建的海水淡化装备多以蒸馏法和反渗透法为主,其中以大型海水设备居多。但对于渔排、渔船等海上作业,大型海水淡化设备固然满足不了其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现有的小型海水淡化装置,控制比较复杂,运行过程不稳定,且受到环境的限制不宜大规模使用,而且在同等产值的情况下设备能耗较高,成本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上作业的小型反渗透纯水机,尤其适合应用于渔排、渔船等海上作业,还可以作为海岛、油田及沿海周边区域等饮用水与生活用水的核心设备,也可作为食品、饮料、化工、医药、半导体、电子等行业的水处理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海上作业的小型反渗透纯水机,包括多介质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精密过滤器、海水泵和海水反渗透膜系统;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精密过滤器、海水泵和海水反渗透膜系统顺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多介质过滤器设有海水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保安过滤器与精密过滤器的滤芯孔径不同。本实用新型所述保安过滤器的滤芯比精密过滤器的滤芯稍大,目的在于作为第一步保安过滤,去除经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后海水携带出来的小颗粒多介质材料和杂质,接着海水再进入滤芯更小的精密过滤器进一步强化过滤,从而保证后续反渗透膜过滤的顺利进行,保证出水质量的同时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所述海水反渗透膜系统由反渗透膜1号部件和反渗透膜2号部件组成,所述反渗透膜1号部件和反渗透膜2号部件分别是两个反渗透膜过滤管。反渗透膜是一种半透膜,靠压力驱动达到逆向渗透的效果,能使水分子等小分子透过膜,而使离子被截留,从而达到分离浓海水和纯水。
所述反渗透膜1号和反渗透膜2号部件均设有纯水出口和浓水出口。
所述反渗透膜1号部件的纯水出口和反渗透膜2号部件的纯水出口连通合并为一个纯水出口,即总的纯水出口。淡水通过该出口流出装置的体系之外。所述反渗透膜1号部件的浓水出口与反渗透膜2号部件连接。
所述反渗透膜1号部件和反渗透膜2号部件的链接关系及工作过程为:
经过多介质、保安、精密过滤处理后的海水被海水泵引进反渗透1号管,海水经过反渗透1号部件后分离为浓水和淡水。淡水由纯水出口处流出,浓水流进反渗透2号部件继续进行反渗透处理。同理,海水在反渗透2号部件中再进一步分离为更浓海水和淡水,淡水从反渗透2号部件纯水出口流出,浓海水从浓水出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将海水导入多介质过滤器,接着海水进入保安过滤器、精密过滤器,最后通过海水泵将海水导入海水反渗透膜系统完成海水淡化,淡化好的水从纯水出口流出,残余的浓海水从浓水出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水淡化反渗透装置采用先进的反渗透技术对海水进行提纯,结合精心设计的过滤及吸附系统,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各类细菌、病毒、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健康的物质,更能去除常规手段无法去除的三氯甲烷、氟等致癌致病物。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安装调试方便、操作简单、维护维修简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 为海水淡化反渗透纯水机正视图;
图2为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纯水机左视图。
其中,1为多介质过滤器; 2为保安过滤器;3为精密过滤器;4为海水泵;5为反渗透膜1号部件;6为反渗透膜2号部件;7为纯水出口;8为海水进水口;51为反渗透膜1号部件的纯水出口;52为反渗透膜1号部件的浓水出口;61为反渗透膜2号部件的纯水出口;62为反渗透膜2号部件的浓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海上作业的小型反渗透纯水机,主要包括多介质过滤器1、保安过滤器2、精密过滤器3、海水泵4、反渗透膜1号部件5、反渗透膜2号部件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16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加药多级微调混合调节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