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载保护齿轮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2747.6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8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联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飞宇 |
主分类号: | F16H35/10 | 分类号: | F16H35/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载 保护 齿轮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组件领域,特别是过载保护齿轮组件。
背景技术
齿轮在机械领域应用广泛。当齿轮组件作为动力传输机构时,因为其具有安装占用空间小、且结构紧凑而被大量使用。一般,齿轮组件包括外齿轮和齿轮轴,外齿轮和齿轮轴啮合传动。然而,由于外齿轮与齿轮轴之间所能承受的扭矩有一定范围,所以当扭矩大于二者之间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外齿轮与齿轮轴之间会有一个或两个组件损坏。
中国专利ZL200810065309.3公开了一种自动翻转盖装置及具有翻转盖装置的组合,在该专利文件中,以座便器为示例进行说明,采用该专利文件中所述的自动翻转盖装置,可以实现盖板组件的上下翻转。然而,盖板组件在翻转的过程中,由于用户的误操作可能导致齿轮箱内的齿轮或马桶上盖或座圈的轴套断裂,如小孩用力去翻转盖板组件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过载保护齿轮组件。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过载保护齿轮组件,包括齿轮轴和外齿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外齿轮内壁上的板簧,该板簧内壁设有若干凹部,所述齿轮轴外周设有若干与板簧凹部匹配限位的凸部;
当该齿轮轴凸部与板簧凹部之间的扭矩小于预定力时,齿轮轴凸部与板簧凹部嵌合,齿轮轴带动外齿轮同步转动;
当该齿轮轴凸部与板簧凹部之间的扭矩大于预定力时,板簧形变,外齿轮凸部与板簧凹部错位,齿轮轴与外齿轮之间产生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板簧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圆弧段,每个圆弧段内壁设有至少两个沿轴向延伸的凹部,所述齿轮轴外周也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凸部,该凸部的数量大于等于凹部的数量,以使得当齿轮轴凸部与板簧凹部之间的扭矩小于预定力时,板簧的每个凹部均嵌合有凸部。
进一步的,所述板簧包括有两个同心圆弧段,每个圆弧段内壁设有两沿轴向延伸的凹部,同一圆弧段内的两凹部的夹角大于等于相邻两凸部之间的夹角,不同圆弧段之间的相邻两凹部之间的夹角等于相邻两凸部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段外壁与所述外齿轮内壁之间还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侧壁与圆弧段外壁和外齿轮内壁之间围绕构成形变空间,且相邻两圆弧段的端部之间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形变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板簧包括有三个同心圆弧段,每个圆弧段内壁设有两沿轴向延伸的凹部,同一圆弧段内的两凹部的夹角大于等于相邻两凸部之间的夹角,不同圆弧段之间的相邻两凹部之间的夹角等于相邻两凸部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轴包括有6个凸部,相邻两凸部之间的夹角为60°,所述同一圆弧段内的两凹部的夹角为60°,不同圆弧段之间的相邻两凹部之间的夹角为60°。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齿轮垫片,所述齿轮轴凸部顶端设有盖板,该齿轮垫片固定于齿轮轴凸部底端并与盖板一起将板簧遮蔽于外齿轮内。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垫片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齿轮轴凸部底端开设有若干与齿轮垫片通孔适配的连接齿。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齿轮轴上的凸部和外齿轮内壁的板簧配合,当该齿轮轴凸部与板簧凹部之间的扭矩小于预定力时,齿轮轴凸部与板簧凹部嵌合,齿轮轴带动外齿轮同步转动;反之,板簧形变,外齿轮凸部与板簧凹部错位,齿轮轴与外齿轮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能有效保护齿轮组件。
2、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智能马桶的齿轮箱,能有效避免由于施加在齿轮轴上的力矩过大而导致的齿轮箱内的齿轮断裂或马桶上盖或座圈的轴套断裂,延长齿轮箱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板簧可由不同数量的圆弧段组成,各个圆弧段之间设有形变缺口,圆弧段与外齿轮内壁之间设有形变空间,在保证传递齿轮轴与外齿轮之间的扭矩的同时,还能在扭矩超过预定力时,发生形变,使得齿轮轴凸部从凹部内脱离,从而保护外齿轮不受破坏。
4、本实用新型的板簧与齿轮轴凸部之间所能承受的预定力是由板簧材质、板簧圆弧段数量和形状、齿轮轴凸部数量、形变缺口和形变空间等决定的,外齿轮和齿轮轴均采用自润滑,耐磨,高弹性回复性的塑料材质,可根据具体应用场合设置,以满足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2的A-A剖视图(同步转动);
图6为图2的A-A剖视图(相对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飞宇,未经李飞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2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棒材矫直机氧化铁皮收集系统
- 下一篇:单元制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