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行车记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3370.6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3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黄少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少青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行车 记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道路充斥着各种尾气、灰尘,现代人开车都会将车窗关严,在车内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滞留在车内而得不到及时消除,驾驶者在这样的环境下极易感觉到疲劳,增加了车祸发生的风险;并且,车内部的一些塑胶材料等均会散发出一氧化碳、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为此,人们在车内安装了空气净化器来消除车内的废气、毒气。
然而,现有的汽车内部空间本来就比较狭窄,新增设的空气净化器将会占据一定的车内空间,不利于车内空间的充分利用;而且该空气净化还要配备独立的供电装置等,不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因此,急需一个设计方案能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该多功能行车记录仪将记录仪和净化器的功能结合于一起,且充分利用了车内空间和现有的材料,有利于节省空间和节约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装设于汽车后视镜的背面,该后视镜具有一安装架,该多功能行车记录仪包括电源、电路板、摄像头组件、净化器组件及一罩设于安装架边缘的外壳,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镜头座及装设于镜头座上的摄像头,该摄像头组件的轴向与安装架的法向呈一夹角并向外倾斜;所述净化器组件固定于安装架一侧,其包括一净化盒,该净化盒的顶壁上开设有数个排气孔;所述外壳与净化器组件之间形成有净化腔,该外壳上设有摄像头避让孔、净化盒避让孔及分布于净化盒避让孔周围的若干进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另一侧还装设有一扬声器,所述外壳对应该扬声器的一侧设有透音孔,从而使该多功能行车记录仪具有声音播放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的边缘设有数个垂直于安装架所在平面的卡勾,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与安装架的卡勾相对应的卡合部,各卡勾卡扣于卡合部内。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行车记录仪通过在原有的记录仪的设备旁增设一净化器组件,可使该行车记录仪兼具记录仪和空气净化器的功能,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车内空间及节省制造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行车记录仪一种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行车记录仪内部结构立体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行车记录仪正面示意图。
其中:10、安装架;11、卡勾;20、镜片;30、安装座;40、电路板;51、镜头座;52、摄像头;53、镜头罩;61、净化盒;611、排气孔;62、气泵;63、导管;70、外壳;71、摄像头避让孔;72、净化盒避让孔;73、进气孔;74、透音孔;80、扬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其揭示了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行车记录仪一种实施例,该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装设于汽车后视镜的背面,该后视镜具有一安装架10,安装架10的正面安装有一镜片20,安装架10的背面设有轴向向安装架10外倾斜的安装座30,该安装座30用于将该后视镜及多功能行车记录仪装设于汽车内;该多功能行车记录仪包括电源(图未示)、电路板40、摄像头组件、净化器组件及一罩设于安装架10边缘的外壳70,所述电源用于提供摄像头组件和净化器组件的电力;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镜头座51及装设于镜头座51上的摄像头52,该摄像头组件的轴向与安装架10的法向呈一夹角并向安装架10外倾斜,该设计的目的在于:当后视镜安装在车上时,所述摄像头52的主方向与汽车的正前方保持一致;所述净化器组件固定于安装架10一侧,其包括一净化盒61、一气泵62及一连接净化盒61和气泵62的导管63,该气泵62用于将车内气体往净化器组件内部泵入,该净化盒61的顶壁上开设有数个排气孔611,该净化盒61内装设有用于净化空气的物质,如活性炭等,这些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物质和净化空气的技术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所述外壳70与净化器组件之间形成有净化腔(图中未标示),该外壳70上设有摄像头避让孔71、净化盒避让孔72及分布于净化盒避让孔72周围的若干进气孔73,装配好后,所述净化盒61的排气孔611冒出于该净化盒避让孔72外,所述摄像头52伸出于该摄像头避让孔71外;所述若干进气孔73是车内的气体进入所述净化腔的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少青,未经黄少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33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