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燃煤电厂湿法脱硫装置脱硫除尘一体化的套装喷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3922.3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0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少波;陈前明;赵永椿;周旭;冯彦荣;汤龙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沙角C电厂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B01D53/78;B01D53/50;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2390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燃煤 电厂 湿法 脱硫 装置 除尘 一体化 套装 喷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嘴,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燃煤电厂湿法脱硫装置脱硫除尘一体化的套装喷嘴。
背景技术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燃煤飞灰颗粒是我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燃煤超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问题更为严重,超细颗粒上通常富集有大量的有毒痕量元素和有机污染物,且容易被人体吸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同时,这些细颗粒也是诱发全球气候变化、烟雾和臭氧层破坏等重大环境事件的重要因素。目前,控制燃煤超细颗粒排放的主流技术是在除尘设备前设置预处理设施,使其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团聚成较大颗粒后脱除。声、光、电、磁、热、相变各种技术对细颗粒的团聚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化学团聚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生产也无需更换现有除尘设备的条件下,有效促进燃煤超细颗粒团聚,实现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除尘设备前使用团聚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化学团聚剂含有大量水分,在喷入烟道与烟气混合后,会导致烟气温度下降,露点温度上升,易出现低温腐蚀,危害电厂设备。
湿法脱硫技术是在脱硫装置的吸收塔内以石灰石或石灰的浆液作脱硫剂,在吸收塔内对烟气喷淋洗涤,使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CaSO3和CaSO4,实现烟气脱硫。湿法脱硫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除尘能力,但是其在脱硫过程中会产生超细颗粒物(PM2.5),使得湿法脱硫系统后超细颗粒物浓度反而增加。在脱硫系统内采用化学团聚技术,向脱硫塔内喷射团聚絮凝剂促进超细颗粒物团聚,一方面能促进这部分细颗粒与燃煤细颗粒团聚长大,提高脱硫系统对超细颗粒物的脱除效果,实现脱硫系统脱硫除尘一体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在除尘装置前采用化学团聚技术存在的低温腐蚀的问题。
现有技术是将团聚絮凝剂与脱硫液通过不同的喷嘴先后喷入脱硫塔内,有可能造成团聚絮凝剂与脱硫液的过早混合或难以保证团聚絮凝剂的有效雾化,降低了湿法脱硫系统的除尘效率,影响脱硫液脱硫效果,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用于燃煤电厂湿法脱硫装置脱硫除尘一体化的套装喷嘴,它将团聚絮凝剂与脱硫液同时喷入脱硫塔内,提高湿法脱硫系统除尘效率,同时不影响脱硫液脱硫效果。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燃煤电厂湿法脱硫装置脱硫除尘一体化的套装喷嘴,其特征是:包括筒状的壳体1,其筒底内面上倒扣有一内筒,内筒腔构成混合室6,内筒筒底开有小口构成喷口5,团聚絮凝剂进液管4从壳体筒底外穿进内筒,壳体筒身上上下开有两径向孔分别连通外壳内腔和内筒内腔,连通内筒内腔的径向孔外接空气压缩机进气管、连通外壳内腔的径向孔连通脱硫剂进液管。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的筒状的壳体1为分体式。
团聚絮凝液通过进液管进入混合室内,然后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雾化后喷出,脱硫液则通过脱硫液进液管进入外层管道后喷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1.本喷嘴一方面保证了团聚絮凝剂的有效雾化,有利于促进超细颗粒物团聚絮凝,另一方面避免了团聚絮凝剂与脱硫液的过早混合,防止脱硫液中在团聚絮凝剂的作用下团聚絮凝而导致脱硫效率下降,有效实现了脱硫塔脱硫除尘一体化;
2.本喷嘴可用于脱硫液与团聚絮凝剂同时喷射,利用本喷嘴更换原有湿法脱硫系统喷嘴及增设相关管道即可实现脱硫塔脱硫除尘一体化改造,而无需其他改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套装喷嘴剖视示意图。
图中:1-筒状壳体,2-脱硫剂进液管,3-空气压缩机连接管,4-团聚絮凝剂进液管,5-喷口,6-混合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燃煤电厂湿法脱硫装置脱硫除尘一体化的套装喷嘴,包括筒状的壳体1,其筒底内面上倒扣有一内筒,内筒腔构成混合室6,内筒筒底开有小口构成喷口5,团聚絮凝剂进液管4从壳体筒底外穿进内筒,壳体筒身上上下开有两径向孔分别连通外壳内腔和内筒内腔,连通内筒内腔的径向孔外接空气压缩机进气管、连通外壳内腔的径向孔连通脱硫剂进液管。本实施例的筒状的壳体1为分体式。
团聚絮凝剂通过团聚絮凝剂进液管4进入混合室6,在由空气压缩机连接管3进入的空气的作用下雾化,然后从喷口5喷出。脱硫液则从脱硫剂进液管2进入喷嘴然后喷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沙角C电厂,未经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沙角C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39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电磁感应无极灯
- 下一篇:慢速马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