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增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6184.8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8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胡达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达广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51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系统 | ||
技术领域
鱼池或鱼塘增氧技术的一个领域。
背景技术
鱼塘或码头到市场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为了运输更多的鱼降低生产成本,商贩他们提高了鱼池密度。但是,密度提高后,鱼的耗氧量成了突出的问题。如果不设法提高池水的含氧量,这样的密度会导致大量鱼的死亡。为了保障塘鱼或海鱼在运输过程中仍能存活,商贩们想出来很多办法来提高池水的含氧量。例如,有的用气泵把空气打入鱼池中产生气泡,增加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使更多的氧气溶入池水中。还有的商贩直接将氧气打入池水中,进一步增加氧气的溶解量;这两种办法都能提高鱼池里池水的含氧量,但又各自存在一定的缺点。第一,这两种办法都是通过将气体打入池底,气体在池底向上升时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增加了空气或氧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氧的溶解量。所以使用这两种办法的鱼池,池水里都有大量的气泡。我们知道,鱼类是在水中生活的,它们并不善于在空气中获取氧,当池水中有气泡时,一定会给它们吸氧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妨碍鱼对氧的吸收)。第二,如果往鱼池打入的是空气,虽然成本较低,但是,由于空气中氧的含量只有约20%,所以效果欠佳。如果往鱼池里打入的是纯氧,效果非常明显的是比空气好,但是成本却很高。这是由于鱼池一般都是开放式的,氧气从池底升上水面后一下子就排放到大气中浪费掉了,利用率很低,所以成本非常高。往鱼池里打入纯氧,那么鱼池里鱼的密度可大大提高,这对降低运输成本大有好处,对商贩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如何提高氧气的利用率,在这方面的现有技术中仍然是一个空白。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氧气在鱼池中的利用率,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措施:氧气罐1连接减压阀2,溶氧罐3的进水口4在上,溶氧罐3的出水口5在下,溶氧罐3的进气口6在下,溶氧罐3的排气口7在上。气泵11的进气口12通过管道连接溶氧罐3的排气口7和减压阀2的出气口,气泵11的排气口13通过管道连接溶氧罐3的进气口6。水泵8的进水口9通过管道连接鱼池排的水口16,水泵8的排水口10通过管道连接溶氧罐3的进水口4,鱼池14的进水口15通过管道连接溶氧罐3的出水口5。
这样做的好处是:氧气以气泡的形式在溶氧罐的底部升到顶部,又通过气泵回到底部不断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氧气溶解到水里。氧气在一个密闭的盛水的溶氧罐中循环,丝毫没有流失到大气中,大大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由于溶氧罐也与鱼池通过水泵形成水循环,流入鱼池中的只是富氧的水,它使池水的含氧量得到提高的同时又不产生气泡,消除了气泡对鱼吸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整个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氧气利用率低的主要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车载增氧系统各部件连接关系图。
图中:1氧气罐、2减压阀、3溶氧罐、4溶氧罐进水口、5溶氧罐出水口、6溶氧罐进气口、7溶氧罐排气口、8水泵、9水泵进水口、10水泵排水口、11气泵、12气泵进气口、13气泵排气口、14鱼池、15鱼池进水口、16鱼池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达广,未经胡达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6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玉米油的软化锅
- 下一篇:一种结扎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