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型喇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6194.1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2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秉彧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祐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喇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薄型喇叭结构,尤指一种可增进振膜的刚性,以降低振膜分割运动的喇叭单体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动圈扬声器是以圆型为主,图1A所示是现有圆型喇叭70的示意图,因为圆型音圈及磁回构件72置于振膜71的正下方,振膜71与音圈呈一等比例的同心圆,而当音圈因活塞作用对振膜71产生拉扯,让振膜71产生上下轴向的往复式运动时,振膜71上各个点受力皆一致,因此产生的音质最佳。
但查,现在消费性电子产品追求轻薄短小时,能提供给喇叭设置的空间非常有限,有时为了迁就现今超薄型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方型外观(例如手机,平板,或笔记型电脑)的需求,产品设计时常常将偏向产品边角的位置留给喇叭,在空间极为有限,且一方面又希望提高音质与音量需求,导致目前许多超薄型喇叭单体均制作成非圆型,如图1B及图1C所示,为椭圆型的喇叭单体结构。
其中,图1B所示的现有一种椭圆型喇叭80,为一般常见使用于现今消费性电子产品中的喇叭单体,其振膜81(包括胴体与悬边)通常为接近等比例放大的椭圆型,而置于振膜81下方的音圈,以及磁回构件82等,也都采用椭圆型,且胴体中心部811设计成小于音圈的短椭圆或多边形。相较于圆型结构,此结构的优点为:因椭圆型喇叭80的振膜81面积加大,因此,音量可以增加,低音反应也可以更佳,可以妥善利用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每一个空间。但缺点在于,由于音圈与磁回构件82都是椭圆型,因此磁回构件与音圈的用料成本会增加很多,而且椭圆型音圈也比圆型音圈的制作工艺更复杂。
为了解决上述椭圆型喇叭80使用椭圆型音圈与磁回构件82所衍生的成本与制作工艺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图1C所示现有另一种椭圆型喇叭90的设计,此种设计是将喇叭振膜91的胴体的中心部911设计为正圆(或接近正圆的形状),并使用正圆型的音圈与正圆型的磁回构件92,其中,音圈的直径大约与胴体中心部911的直径相等或相当接近。
此结构的优点,除了成本与制作工艺较前述架构较为降低外,也因为磁回构件92变小,等于提供了喇叭后方有更多的音腔空间,让喇叭装入一共振腔室中,可以有更多的空间产生共振,提升低音与音量。然而,此结构由于音圈为正圆型,但整个振膜91是椭圆型,导致音圈振动时,对振膜短边与长边的施力不一致,因此,容易在长边处沿径向上产生分割运动,导致中频表现较为薄弱,相对较容易产生失真,而且中频又是人们对声音最敏感的区域,因此中频表现不佳,将影响消费者对喇叭的评价。而且,通常这种结构为减少上述中频不佳的问题,只好将振膜改为下凹式设计,让整个振膜的中心明显下凹,以借此减轻振膜的分割振动,但这样结果却会导致整体喇叭厚度的增加,并不利于消费性电子产品轻薄的设计需求。
本发明人有鉴于上述问题点,乃积极研究改良,以克服其缺失,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薄型喇叭结构,其具有强化椭圆型胴体的刚性,以降低振膜长边沿径向上的分割运动,使中频音质表现佳而不易失真的功效;其具有使喇叭单体后方的空间增加,以增加喇叭后方的共振空间,可达提升音质与音量的功效;其磁回构件的用量减小,具有使材料成本相对降低的功效;其采用正圆型音圈结构,具有制作便捷,提升生产良率与效率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薄型喇叭结构,尤指一种全高度可在10mm以下的喇叭单体,包括:一支撑架,呈长型体,中间具有一镂空体,周缘上形成一椭圆型台阶面;一磁回构件,设在该镂空体内;一音圈,套设在该磁回构件内;一振膜,设在该音圈的上缘面,其外周缘固定在该椭圆型台阶面上,以组成一喇叭的基本构成;其特征在于:该音圈及该磁回构件皆呈正圆型;且该振膜由一椭圆环状的悬边与一长椭圆型的胴体所构成,且该胴体具有一中心部与环设在其周围的外围部,该外围部黏设在悬边的内环面底缘,该中心部相对于外围部,界定出一刚性强化区域的长椭圆型体,且该中心部的长边的长度,必须大于该音圈的直径一预定的距离;
借此,以该长椭圆型的胴体,搭配该正圆型音圈所结合的振动构造,可增进该振膜的刚性,以降低振膜长边沿径向上的分割运动。
依据前揭特征,该长椭圆型的胴体短边的外围部,相对于该音圈的直径,是前、后两侧向外形成预定形状的凸缘,以形成一供该音圈的上缘部结合的连接部;且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凸缘设成与该音圈相对应的圆弧形,使连接部呈现与该音圈相同的圆形轮廓。
依据前揭特征,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长椭圆型的胴体,其中心部的表面设成凹陷弧状或凸起弧状或平板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祐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祐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61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