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化天然气用于LNG接收站的空调制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6271.3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8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峰;李德强;马继红;郭雷;仇德朋;杨同莲;逄永键;于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山东化学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7/00 | 分类号: | F25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化 天然气 用于 lng 接收站 空调 制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制冷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液化天然气用于LNG接收站的空调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LNG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由于进口LNG有助于能源消费国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而出口LNG有助于生产国更加有效开发天然气资源、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因而,LNG贸易正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新热点。
LNG接收站是指储存液化天然气然后往外输送天然气的装置。接收站一般建在港口附近,利用海水泵将海水与LNG换热,达到气化LNG的目的。这样LNG蕴含的冷能造成浪费。
与LNG接收站配套的厂前区工程如综合办公楼、职工宿舍、分析化验室等建筑需要安装空调系统,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的LNG接收站对空调制冷系统需求更加迫切。一方面是对空调制冷系统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LNG蕴含冷能的大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易于加工、对环境无污染的一种液化天然气用于LNG接收站的空调制冷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LNG接收站的空调制冷装置包括LNG储罐和气化器,所述的安装有高压泵的LNG储罐通过管道与LNG-乙二醇换热器管程的进口连通,LNG-乙二醇换热器管程的出口与NG管网连通;LNG-乙二醇换热器管程的进口与出口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气化器;与LNG-乙二醇换热器壳程连通的乙二醇溶液循环管道上安装有风冷板翅式换热器、乙二醇溶液缓冲罐以及乙二醇溶液泵。
所述的LNG储罐与LNG-乙二醇换热器管程进口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高压泵。
所述的气化器通过海水泵与海水连接。
所述的风冷板翅式换热器的冷空气出气管道上安装有温度变送器。
所述的LNG-乙二醇换热器管程进口管道上安装有温度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化天然气用于LNG接收站的空调制冷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易于加工、操作方便等特点,不仅能降低气化器的负荷,降低海水泵的电耗,同时也将节约空调系统原本需要消耗的电能。通过制冷系统将气化后的LNG接入接收站已有的NG管网,不影响接收站的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一种液化天然气用于LNG接收站的空调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LNG储罐,2、高压泵,3、温度调节阀,4、风冷板翅式换热器,5、乙二醇溶液缓冲罐,6、LNG-乙二醇换热器,7、乙二醇溶液泵,8、气化器,9、海水泵,10、乙二醇溶液循环管道,11、温度变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化天然气用于LNG接收站的空调制冷装置,其结构包括LNG储罐1和气化器8,安装有高压泵的LNG储罐1通过管道与LNG-乙二醇换热器6的管程进口连通,LNG储罐1与LNG-乙二醇换热器6管程进口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高压泵2;LNG-乙二醇换热器6的管程出口与NG管网连通;LNG-乙二醇换热器6的管程进口与出口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气化器8,气化器8通过海水泵9与海水连接。与LNG-乙二醇换热器6壳程连通的乙二醇溶液循环管道10上安装有风冷板翅式换热器4、乙二醇溶液缓冲罐5以及乙二醇溶液泵7,风冷板翅式换热器4的冷空气出气管道上安装有温度变送器11,LNG-乙二醇换热器6管程进口管道上安装有温度调节阀3。
工作原理:
高压泵2从LNG储罐1内引出LNG,部分LNG在LNG-乙二醇换热器6中与充当中间介质的乙二醇溶液进行换热,LNG在此气化后进入NG管网,乙二醇溶液吸收LNG气化释放的冷量降温后进入风冷板翅式换热器4与空气换热,降温后的空气进入LNG接收站空调系统供应冷气。升温后的乙二醇溶液进入乙二醇溶液缓冲罐5,通过乙二醇溶液泵7进行循环。该装置通过乙二醇溶液作为中间介质吸收LNG气化释放的冷能,给LNG接收站空调系统供应冷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山东化学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山东化学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62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