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厚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6616.5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5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华;曲立锋;吴文杰;樊昭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结构 厚度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楼板或构件厚度测量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厚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板构件施工完成后,在不破坏结构安全性和整体性的前提下很不方便进行厚度测量,现使用的工具较为原始和简单,即在结构上钻孔,用薄钢板顶住结构一侧,插入圆钢,测量圆钢没入测量孔的长度,取得测量值。此方法耗费较多人力和时间,且不能保证测量数值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操作简便的混凝土结构板厚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结构厚度测量装置,包括直管制成的标尺,标尺上端与中部设置有通孔的圆形钢片相连接,标尺下端的端部沿直径方向设置有矩形凹槽;球形把手与连接杆上端相连接,连接杆插入标尺的圆管内,连接杆下端的端部设置有销轴;连接杆通过销轴分别与左卡板和右卡板的一端相连接;左卡板和右卡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轴;标尺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轴,左连杆的两端通过连接轴和转动轴分别与左卡板和标尺相连接;右连杆的两端通过连接轴和转动轴分别与右卡板和标尺相连接。
所述制成标尺的直管为圆管或方管。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厚度测量装置,可作为测量混凝土结构厚度的专用工具,既可测量混凝土楼板厚度,亦可用于其他结构如封闭筒状结构等的厚度,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制作费用低,实用性强,可加快测量速度、克服测量困难、提高测量精度,节约工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厚度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厚度测量装置的测量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图中:
1、球形把手 2、连接杆
3、圆形钢片 4、销轴
5、卡板 6、标尺
7、连杆 8、连接轴
9、转动轴 10、保护套
11、矩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附图1至4可知,一种混凝土结构厚度测量装置,包括直管制成的标尺6,标尺6上端与中部设置有通孔的圆形钢片3相连接,标尺6下端的端部沿直径方向设置有矩形凹槽11;球形把手1与连接杆2上端相连接,连接杆2插入标尺6的圆管内,连接杆2下端的端部设置有销轴4;连接杆2通过销轴4分别与左卡板5和右卡板5的一端相连接;左卡板5和右卡板5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轴9;标尺6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轴8,左连杆7的两端通过连接轴8和转动轴9分别与左卡板5和标尺6相连接;右连杆7的两端通过连接轴8和转动轴9分别与右卡板5和标尺6相连接;所述制成标尺6的直管为圆管或方管。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厚度测量装置,可作为测量混凝土结构厚度的专用工具,既可测量混凝土楼板厚度,亦可用于其他结构如封闭筒状结构等的厚度,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制作费用低,实用性强,可加快测量速度、克服测量困难、提高测量精度,节约工程成本。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厚度测量装置,实施测量之前,在不破坏结构安全性和整体性的前提下,用钻孔工具在砼结构上钻15mm圆形测量孔;测量孔准备好后,将本实用从保护套中取出,在卡板闭合状态下将标尺端插入准备好的测量孔,直到手柄圆形钢片卡顶住操作正面;然后推进手柄的圆形把手,使本实用新型的手柄杆件带动卡板和连杆运动,卡板伸出后与标尺垂直;在保证卡板不回复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握住手柄的圆形钢片回拉,使卡板与操作背面顶紧,最后读取标尺数值、记录读取数值;推动手柄并回拉圆形把手,让卡板回复闭合状态,从测量孔中取出测量装置;将本装置清理干净,擦上保护液,放入保护套中。各构件的连接详见零件图。本实用新型可按照工程实际需要生产不同规格的测量工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66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