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限位丝锥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8007.3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4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G5/08 | 分类号: | B23G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叶凡 |
地址: | 1013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 丝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丝锥。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车身生产过程中,经常用到螺纹连接,而在螺纹连接中,经常出现螺纹扣坏,一般的维修方法是使用丝锥进行攻扣修复。传统丝锥在使用时,由于自身没有限位装置,修复过程中操作者手部力度难以掌握,会出现攻扣力度过大而导致丝锥顶端扎伤车身的现象,从而造成车辆外观损坏。
为改善这个情况,生产线广泛使用丝锥顶端加装若干螺母进行限位,但存在无法调整、容易脱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等不利因素,并且,其外观不利于工艺执行的标准化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限位丝锥,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证了攻扣时操作者的安全,节约攻扣修复的工时,降低修复难度,并可根据岗位需要灵活调节螺丝攻的伸出长度,从而有效控制修复螺纹时打入车身的攻丝距离。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位丝锥包括:具有光杆和螺丝攻的丝锥本体;安装于丝锥本体外的限位件,其一端套装于光杆上,且螺丝攻的部分或全部从其另一端伸出。
进一步的,还包括把所述限位件紧固在所述光杆上的锁紧件。
其中,所述限位件为圆筒体,其所述一端开设有沿径向对称的一对螺纹孔。
其中,所述锁紧件为顶丝,且顶丝的数量为2个。
优选的,所述顶丝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其头部穿过所述螺纹孔后,抵在所述光杆上。
其中,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光杆为间隙配合。
其中,所述螺丝攻从限位件另一端伸出的长度可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丝锥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证操作者安全、节省攻扣修复时间、降低修复难度、可以调节螺丝攻伸出限位件长度以满足修复车身螺纹时所需的攻丝距离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丝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丝锥本体;2-限位件;3-锁紧件;4-丝锥座;11-光杆;12-螺丝攻。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丝锥包括:具有光杆11和螺丝攻12的丝锥本体1;安装于丝锥本体1上的限位件2,其一端套装于光杆11上,且螺丝攻12的部分或全部从其另一端伸出。
其中,限位件2为圆筒体,其套装在丝锥本体1外,一端安置于丝锥本体1的光杆11处,而全部长度或部分长度的螺丝攻12从其另一端伸出,并且螺丝攻12的伸出长度可以调节。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岗位需要,灵活调节限位件2安装在光杆11上的位置,以便螺丝攻12从其另一端伸出的长度可以改变,从而使从限位件伸出的螺丝攻的长度可以满足修复车身螺纹时所需的攻丝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丝锥具有限位件,即可以根据修复车身螺纹时所需的攻丝距离调节螺丝攻伸出限位件的长度,又可以对操作者的手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限位件2与光杆11采用间隙配合,以便于随时调节限位件2在光杆11上的位置,而为了将处于合适位置的限位件2固定在光杆11上,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丝锥还包括把限位件2紧固在光杆11上的锁紧件3。
如图1所示,在限位件2的所述一端开设有沿径向对称的一对螺纹孔,而两个锁紧件3的头部分别穿过一对螺纹孔,抵在光杆11上,从而将限位件2紧固在光杆11上。
其中,锁紧件3可以采用顶丝,顶丝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其头部穿过螺纹孔后,紧抵在光杆11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丝锥进行修复车身螺纹时,先将限位件2套在丝锥本体1上,将顶丝拧进限位件2两侧的螺纹孔内,把丝锥本体1的头部插入到丝锥座4内,然后,操作者用双手握持住限位件,可以顺利实现车身螺纹的攻扣动作,提高了操作者的使用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优选的,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的双手应处于握住限位件2的位于顶丝以上的部分。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8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碳钢的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使用压电传感元件测量准静态力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