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颗粒捕集器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9403.8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0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魏光国;赵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2 | 分类号: | F01N3/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5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颗粒 捕集器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排气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排气颗粒捕集器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目前汽车行业中为达到国Ⅳ尾气排放要求,大部分轻卡及部分中卡都采用了“DOC+颗粒捕集器”后处理技术,而由于中国的油品硫含量较高的现状,为了降低排放物并能适应中国油品,各主要卡车厂家均选用POC作为颗粒捕集器。
POC的实际名称是颗粒氧化催化器,其工作原理是由POC捕集到的碳颗粒在POC表面涂覆的催化下与排气中NO2发生氧化反应,从而起到降低碳颗粒排放的目的,而NO2主要是在DOC中生成的,由于DOC生成NO2的反应过程并不是在DOC中均匀完成的,而传统的颗粒捕集器封装是在DOC之后直接追加封装POC,DOC与POC之间可视为无空隙衔接,这导致NO2不均匀分布的尾气进入了POC,从而减小了POC对NO2的使用效率,不能高效的减少碳颗粒,并存在增加尾气中NO2的排放,带来二次排放污染物增加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排气颗粒捕集器封装结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排气颗粒捕集器封装结构,包括排气管法兰,排气直管,椎桶,捕集器壳体,DOC,POC,排气管法兰与排气直管连接,排气直管与椎桶连接,椎桶与捕集器壳体连接,DOC与POC在捕集器壳体内,在捕集器壳体内的DOC与POC之间有个混合腔,混合腔为捕集器壳体围成空腔,混合腔把DOC与POC隔离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得排气系统中NO2更均匀的分布在进入POC的尾气中,使NO2更充分的和POC中的碳颗粒接触,提高POC对碳颗粒的氧化效率,降低NO2的二次增加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
一种排气颗粒捕集器封装结构,包括排气管法兰1,排气直管2,椎桶3,捕集器壳体7,DOC4,POC6,排气管法兰1与排气直管2连接,排气直管2与椎桶3连接,椎桶3与捕集器壳体7连接,DOC4与POC6在捕集器壳体7内,在捕集器壳体7内的DOC4与POC6之间有个混合腔5,混合腔5为捕集器壳体7围成空腔,混合腔5把DOC4与POC6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94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孔岩芯套取设备
- 下一篇:一种注水井新型深部缓速酸化模型